Linux 5.8Server-x86_64操作系统安装手册

标签:
it |
分类: linux |
Linux操作系统安装手册
RedHatEnterprise Linux 5.8Server-x86_64
目录
一、
安装前准备
1、光盘启动引导光盘
²
开启服务器电源开关,将服务器设置为光盘启动(不同类型的服务器的光盘启动设置见服务器说明书),将Linux系统盘放入光驱,重启服务器。
2、启动引导至启动界面
直接“回车”继续(如果需要手动指定RAID卡驱动,输入linux
3、光盘检测
经过几分钟硬件检测,出现下面的界面,提示是否检测光盘有效性(根据自己情况选择,一张盘测试几分钟,一般可以选择Skip跳过光盘检测)
光盘检测完成后,出现安装的图形界面,进入正式安装步骤。
二、
正式开始安装
选择“NEXT”,进入“语言选择”界面。
1、语言设置
注意:这里选择的是安装过程使用的语言,如果这里选择中文则下面的过程界面都会是中文,且安装系统也会选择中文作为默认语种。这里我们选择English(作为oracle数据库服务器建议选择English),并选择“Next”,进入“键盘设置”界面
2、键盘设置
选择默认的美国英语式,选择“下一步”,进入“磁盘分区”界面
这里提示输入序列号,选择跳过
继续跳过
3、磁盘分区设置
出现硬盘数据丢失警告,这里选择选yes,不保留硬盘数据。
此处选择自定义分区结构,点击下一步,出现手动分区界面。
创建/boot分区,按默认100M即可
创建SWAP分区,一般推荐:8G及以下物理内存,SWAP设置为内存2倍;8G以上,SWAP设置与内存一样。
/分区,建议至少50G,如果服务器有分配存储的,剩余的本地硬盘空间可以全部划分给/分区
创建/u01分区,除了swap、boot、/分区以外的空间都分配给/u01分区,一般用于安装数据库或应用程序(/u01分区如果用于安装oracle数据库,可用空间大小一般不小于300G,具体要求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而定)
完成分区规划后。选择“下一步”,进入“引导程序设置”界面
4、引导程序设置
默认即可,选择“下一步”,进入“网络设置”界面
5、网络和主机名设置
这里就可以配置网卡的ip 和网关,dns等一些网络设置,同时可以设置主机名。
点击Edit按钮配置IP地址
需要访问外网则配置dns(一般不配置)
设置完成后,选择“下一步”,进入“时区设置”界面。
6、时区设置
选择亚洲/上海时区,确定后,选择“下一步”,进入“设置 root用户密码”界面。
7、root 密码设置
注:root用户密码,在上线前必须设置复杂一点,防止网上黑客破解。
完成密码输入后,选择“下一步”,进入“软件包安装”界面
8、软件安装包设置
选择底部“现在定制”,点击下一步
勾择右边的程序包类型名称,然后右击鼠标可以全选(右键全选才是真正全装此程序下的所有包,单击复选框有时并不是全装)该类型下的所有程序包。
注:为确保数据库或中间件等能在改服务器上安装正常,建议左边列表中桌面环境、开发、基本系统,这3个大项里面的软件全选。如果需要中文语言环境,选择左边列表的语言支持项,然后在右边列表中勾选简体中文语言包。
设置完成后,选择“下一步”,也就是安装前的最后一步“完成设置”
注:如果需要修改安装的包,点击“后退”即可。如果在此步选择了下一步,将无法更改安装的软件包,需要更改,则需重装系统或安装完成后查找单个包进行安装。
选择“下一步”后,系统开始安装。此时需等待,如果是cd 光盘,安装过程中需要换盘,如果是dvd光盘,等待安装完成即可。
选择“重新引导”,系统重启
三、
安装完成后配置
欢迎界面
1、许可协议
选择“是”,点击“前进”,进入“日期和时间”设置界面
2、防火墙设置
一般建议关闭操作系统防火强,网络安全通过专业的网络设备进行设置
3、SELinux 设置
如果安装oracle数据库,要求关闭SELinux。
4、KDUMP 设置
此处选择不启用,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点击“Forward”
5、日期和时间设置
设置好时间和日期后,点击“前进”,进入“软件更新”设置
6、软件更新设置
选择以后注册RHN
7、创建用户
此处不创建用户,直接点击“Continue”,可以在系统安装配置根据需要再进行创建。
8、附加光盘
提示插入额外的光盘,如果是dvd安装则不需要,直接finish。至此完成所有配置。系统将重启
重启后,出现“登陆界面”,用户可以使用账号密码进行登录。
至此,系统安装全过程完成。
注:以下采用的是Oracle Enterprise Linux来演示,并非上面步骤安装的RedhatEnterprise Linux。且以下步骤可根据需要来决定是否要做。
四、
系统安全配置
Linux系统在初次安装完成后,进行相关的加固手段操作,将有助于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提升。
注:以下内容属于高级设置,操作人员需要了解linux的基本知识和常用命令。
安全配置详细步骤:
1、删除所有不需要的系统默认用户
删除以下用户:lp、sync、shutdown、halt、news、 uucp、operator、games
使用命令: userdel 用户名
以root身份登录系统,在桌面右击鼠标,选择Open Terminal打开一个命令窗口。
在命令窗口输入userdel 用户名,依次删除不需要的系统默认用户。
也可以通过ssh客户端登录后,复制下列命令直接执行:
userdel
userdel
userdel
userdel
userdel
userdel
userdel
userdel
2、禁止root 用户ssh 登录
建议禁用root用户ssh登录,如需root身份远程操作,可通过其他权限小一些的用户登录ssh后再切换到root身份(su
注:禁用root用户ssh登录之前,先创建一个可登录ssh的用户,否则将没有可通过ssh远程登录系统的用户。
vi /etc/ssh/sshd_config
按Esc键再按字母a ,切换为插入状态。
在最后添加如下一句:
PermitRootLogin no
按Esc键,输入
3、设置init.d 目录的访问权限
在命令窗口输入:
chmod -R 700 /etc/rc.d/init.d
4、停止打印服务
在命令窗口输入下列命令:
手动停止打印服务
/etc/rc.d/init.d/cups stop
禁用打印服务
chkconfig cups off
5、停止ipv6 服务
因为目前我们用不到ipv6服务,所以将其关闭,保证最大的安全性。
修改 /etc/modprobe.conf 文件,添加一下行
在命令窗口输入:
vi
在文件最后添加下列内容:
alias net-pf-10 off
alias ipv6 off
按Esc键,输入
重启系统后生效。
6、设置非正常退出用户进程存在时间
编辑 /etc/profile
vi /etc/profile
在"HISTSIZE="后面加入下面这行:
TMOUT=3600
按Esc键,输入
7、免疫“/etc/services”文件
执行命令:chattr +i /etc/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