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建筑跳跃着城市的灵魂
一座座建筑,是城市文明固化的历史。建筑见证着城市的变迁,记录着历史的片段,凝固着城市文明进步的点滴。每一幢建筑的背后都有一段尘封的记忆。它沉淀着城市的文脉、展示着城市的性格、承载着城市的精神。建筑绝不仅是一所房子、一个地标,建筑跳跃着一个城市文明的灵魂。
当你漫步巴黎香榭丽舍大街,艾菲尔铁塔高耸入云,它见证工业时代文明的发达和巴黎的浪漫;当你走在华尔街上,在曼哈顿半岛一岸仰视自由女神神像,纽约自由的气息和城市活动迎面扑来,一个国际大都市的动感和生活韵律让人情不自禁;当你忘返流连于佛罗伦萨的艺术馆,“翡冷翠”薄雾下广场上翩翩飞起的鸽子随风嬉闹,古城的诗意和艺术之美是那么的醇美;而当你走进阿拉伯的迪拜,看到阿拉伯塔,钻戒旅馆和迪拜漫步,你才会真正感受到财富和奢华的力量,穷奢极欲和奢侈是迪拜唯一的文化。
城市的性格会通过建筑的演变和发达体现,让人感觉生命个体的渺小,而又被城市文明和性格所震撼。在罗马的教堂,你会赞叹:上帝与你同在;在罗马的斗兽场,你会感叹:历史真伟大;在阿联酋的迪拜,你会惊叹:金钱真强大。
而在中国城市建设中,有人似乎总在割裂一个城市的文脉和历史,新建筑的建设不是传承城市的历史和精神,体现城市的性格,而是邯郸学步,极尽创意和奢华,而却与城市自身的文明格格不入。天津老城的倾覆,天津卫的历史似乎随着老城消失的那一刻也不复存在了。北京的胡同越来越少,高耸的新楼盘越来越多,北京城三千年历史的痕迹在逐渐磨灭。央视大楼等代表都市文明的新地标竖起,但“大裤衩”的民间谑称,才是北京城赋予北京市民真正的性格的体现。
无论城市如何巨变,无论建筑风格如何新颖变化,市民最怀念还是代表这个城市灵魂的建筑,人们四处循迹的还是这个城市的魂。无论北京如何巨变,外国人对北京最着迷还是北京的胡同和紫禁城赋予的历史韵味;上海越国际化、都市化,人们越怀念在夕霞下,常德路的小洋房的走廊上,张爱玲一边淡淡地喝着翻着闲书、一边悠悠地喝咖啡的侧影;人们愈怀念走在外白渡桥上那“咔叽、咔叽……”的声响。
当我们一离开家,就在寻找回家的路。当城市离开城市之魂,不停地奔跑,它就在寻找城市魂的路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