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小产权房道路会在二线城市越走越宽
本周日,应博友百府房产总经理马志杰的邀请,我和好友大鸣去石家庄小聚,席间谈到石家庄市的房地产市场。石家庄是个典型的二级市场。房价涨幅缓慢,市场不完善,受国家房贷政策影响较小,市场潜力大,,但是无论是一手、还是二手市场都不是很规范。对于石家庄的市场开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产权房在石家庄房地产市场的强大生命力。
博友马志杰介绍说,石家庄是有个别号就是“天下第一村”。整个城市由56个村组成的。城中大部分土地都属于村集体所有制,如果要土地开发,政府必须把土地征用过来,在拍卖给开发商进行土地开发。不然,开发商最终拥有的只是土地的使用期限,而没有大产权证。小产权在整个城市横行天下,完全处于“合法”的地位。如果,政府要把村土地征用过来的话,开发商需要付出及其昂贵的拆迁费。所有,除非是公共项目,政府补偿征用。如果用来土地开发,商品房建设。基本是没门,有的话,房地产商代价是昂贵的。
初一看,大家都会想石家庄这些村“刁民”的村在,使得整个都不能完全进行开发和规划。整个城市一直在现状徘徊不前。但是仔细一想,如果村集体很痛快地把地卖给了政府,自己的钱能买到开发商建起来来的高价的房子吗?当然,不能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房价就是这些二线城市的前车之鉴。不过,我也承认,这些村民中确实有些狮子张大口的刁民。
如果政府真是做得很好的,市场规范,政府调控到位的。村民会很容易的把地卖给政府来统一规范。谁不想自己的家乡城市越来越漂亮,建设越来越好呢。但是,地方地方政府自己的不规范,使得村民们对自己的保护意识越加强烈。
其实像石家庄这样的城中村的现象,在其他的二线城市也表现也很突出,城市的发展,必将朝郊外发展,逐渐的一些原先的郊外村会被城市所包围。他们逐渐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按照国家的法律,地方政府征用土地,统一招拍挂给开发商进行开发。本来这是好事,合情合理。但是地方政府的与民争利,使得最终政府和开发商赚了钱,而居民却买不起房子。
随着,民众的呼声越来越高,物权法越来越规范。村民自己开发,自己售楼的情况会屡见不鲜。这种小产权房的出现是对现行的土地开发政策的冲击和叛逆。但是,所有的政策和制度都是要按照“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来进行的。束缚生产力和不适合民生需求的制度和政策必将会被新的制度和政策所取代。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土地开发领域会有一次“安徽龙岗村”式的变革。
随着城市化越来越加快,如何进行开发,也摆在世人的面前。政府和开发商当然希望按照现行的制度和要求来进行开发,但是这是建立在保证民生的需求上的。按照这样的制度开发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下,不是绝对的。小产权的出现也是市场经济的另一种开发的模式,这种模式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会变得越来越成熟。在二线城市中,小产权房的生命力也很会越来越强,小产权房道路会在二线城市越走越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