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国疯狂卖地 政府该预防什么?

(2007-08-06 11:32:01)
标签:

房产/置业

房产

政府

开发商

卖地

土地

利益

土地制度

官商勾结

            全国疯狂卖地政府该预防什么?
 
长沙92亿“地王”,上海绿城超高价拿下“新江湾湿地”,东菀万科、金地为一块地打得头破血流,保利地产55.2亿发力长三角。整个全国的房地产商们感觉土地明天就要卖光了似的,都疯狂地在全国圈地,处于一种癫狂的状态。土地一下成了全国通货膨胀下,涨得最快的物品,土地问题成了房地产行业最热的话题。房地产大鳄们借着最近人们对全国供求关系不足催升房价暴涨的舆论,契合人们希望放量土地来降低房价的不良心态,在全国四处圈地。这时候圈地,既能蒙骗百姓、又能欺哄中央,虽然是轰动一时,但是舆论错认为合情合理。全国人民在一片混沌之中,政府应该出来为国家和人民负责,“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要等到哪一天,房价飞涨,市场混乱,人们唉声载道的时候,捶胸顿足,吃足了后悔药。在现在

全国疯狂卖地,为房价假设要下跌,纷纷弹冠相庆的“美好”环境下,政府应该要预防以下三方面的不良趋向。


  第一:预防土地制度受严重冲击,最终变成形同虚设。
  随着全国的城市市中心的能挂牌的土地愈来愈趋向于零,开放商们纷纷把眼光瞄准了市郊的土地。而很多市郊的土地仍然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制,包干到户,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在目前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改变用途,必须办理征地手续,由政府将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然后向房地产开发商出让土地使用权。但是现在一些地方为了规避国家现行法律,鼓励房地产开发商从事现代化农业经营,直接将集体所有的耕地转化为房地产开发用地。当前主要做法有两种:一是将城市郊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造成为股份公司,然后鼓励外来投资者参资入股,改造成为房地产项目,绝大部分土地变成商品房用地,并通过对外招商引资,直接或者变相出售商品房;这种情况以“小产权房”为主要代表:二是,政府打着改造农村面貌为幌子,将从农民手中获得的土地直接转让给房地产开发商,由他们建设高档别墅或者通过提高土地容积率,获得房地产销售利润。譬如在广州,政府鼓励开发商将农民的宅基地直接转为房地产开发用地,开发商在与农民达成安置协议之后,政府允许开发商办理土地使用证,将安置农民之后的剩余商品房公开出售。

  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加快了农村“城镇化”。但是,这种规避国家现行法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可持续发展的利益。损害了农民的实际和长远利益。种种迹象表明,在一些地区市郊建设正在逐步异化为乡村房地产开发。目前一些学者迫不及待地建议,加快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步伐,将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变成房地产开发土地。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那么,中国的土地制度将面临严重冲击。随着中国房地产开发越来越市郊化,土地制度就会越来越边缘化,最终可能会变成形同虚设。

 

  其次:预防房地产商拿地、囤而不建,引发更严重的供求矛盾。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土地购置面积与土地开发面积增速继续回升。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1.7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0%,一季度是下降8.6%;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土地面积为8223万平方米,增长14.3%,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7.7%和5.1%。与此同时,数据显示,上半年完成土地开发面积为1.18亿平方米,增长7.6%。可以看到,开发商买地的速度明显高于土地开发速度,已出售土地中相当一部分被作为“储备”囤积起来。建设银行研究部刚刚出炉的一份《下半年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显示:今年前5个月,90平方米以下普通商品住房投资仅占商品住宅投资的17.2%,远未达70%以上政策要求。此外,开发商囤地、捂盘、假售、抬价等问题比较

严重。2001年初至今年5月份,房地产开发商累计购置土地面积21.62亿平方米,但实际仅开发完成12.96亿平方米,不足购置面积60%,相当数量的土地被囤积和倒卖。


   在房价较快上涨的情况下,一些开发商建而不售,捂盘惜售现象也很严重。一些开发商采取分批销售、推迟开盘时间、内部认购、大幅提价等方式拉长销售周期,通过控制新建住房的上市速度拉抬房屋价格

。如果政府不提前预防这种现像,出台更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下半年房地产价格将加速上涨。其中,中心城市高房价将波及周边二、三线城市,前期房价上涨较少的城市也将出现快速补涨。房屋供求矛盾,减低房价的现实只能是空中楼阁。

 

  最后,预防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开发官商勾结,剥削民众实际利益。
  房地产商在拿地过程中的猫腻,就不用再说了。这仅仅是在未来房价中的一小部分,在房地产商开发的过程中,政府在各个环节都对开发商 有“指导”和“监督”的职能,政府是开发商的“内奸”,但是开发商摆平了这个“内奸”,一切就会朝着开发商喜欢的方向发展。土地开发速度、户型大小、容积率、配套设施、销售速度,这些原本在合同里白纸黑字的不可更改的细则,都无法约束开发商随心所欲。随着时间的拉张,房价的上涨成了必然,当地政府得到了自己需要的税收、灰色收入和政绩,开发商得到了暴利,留下的只是买房的民众,三十乃至四十年的每月沉重的房贷。

 

  对于房产商全国疯狂的抢地,整个社会做最美好打算,做最积极的准备。政府不应该像民众一样被表面的乐观现象迷惑,应该作最坏的打算,随时监控,迅速行动,积极解决问题,真正为民众谋福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