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市政府批准,上海正动用20亿元左右的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资金,计划收储约50万平方米的市属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用作廉租房房源储备。听到这样的消息,中低收入的老百姓可以很舒心的笑了。但是不要笑的太早了,政府的动静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这个在高房价面前嘘长短谈的人都明白,这样的好事很难摊到自己身上,为什么这么讲呢?审计长李金华给了正确答案。
在今年的审计报告中发现: 审计报告在对1986万人的缴存情况统计后发现,32个城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发放和公积金提取情况显示,2005年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的44.9%发放给了排在缴存额前20%的高收入人员,排在缴存额后20%的低收入人员仅得到3.7%的贷款。李金华说:“
公积金的使用更多地惠及了中高收入群体,对低收入群体改善居住条件的倾斜力度不够,未能有效发挥住房公积金在改善低收入职工居住条件方面的作用。”
公积金原来是为中低收入职工服务,到了后来成了高收入者的“玩物”。公积金进入房市,被高收入者把控,客观上促进了房价的上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公积金制度的不完善,公积金为高收入者买房服务。银行很不喜欢居民公积金来贷款,因为这样的贷款,银行的利息比正常的商业按揭低很多。于是,银行和房地产商暗中勾结,在此项贷款中,银行设立了种种的障碍,甚至服务上的巨大差异。大量的高收入者在银行的种种门槛下,他们会把公积金取出来,来进行商业按揭。这些做法,一是放纵了银行对坚持公积金贷款的傲慢,一是哄抬了楼盘的价格。
其次:由于公积金管理结构和部门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把大量的公积金热钱大量投入房地产市场,进行炒楼、炒房,名义上是为公积金增值,实际上给房地产虚高了房价,给房地产市场带来泡沫。
再次:公积金贷款的程序非常冗长,一个用公积金贷款买房的人要经过无数程序,要N个部门来盖章,有人考证过,假设在各个部门都顺利的话,把整套程序办下来需要21天。而商业按揭则程序非常的简单。这从客观上把许多用公积金按揭贷款的中低收入者推上了高价的房地产市场。
至于公积金如何为中低收入阶层所利用,为中低收入阶层带来福祉。而不至于沦落成为房价上涨的帮凶,上海的廉租房的做法给为其他城市的政府做了个示范,但是,是否能真正落实实处,我们拭目以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