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15.1%、深圳12.3%、温州10.9%、北京10.3%、蚌埠10.2%和南京9.2% ,看到这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的5月份房价上涨调查数据。老百姓的心会是麻凉麻凉的。今年5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环比均继续上涨。新建商品住房、二手住房和非住宅商品房上涨幅度均超过5%。其中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6%,涨幅比上月高1.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高0.1个百分点。经济适用房、普通住房和高档住房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0%、7.2%和6.5%,环比分别上涨0.7%、0.9%和0.8%。
在政府大力宏观调控,股市全线飘红、老百姓对《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充满期待的大背景下,房市在五月份还是全线飘红了,几家欢喜几家忧,欢喜的还是开放商和投机房产的炒房团们,忧的是殷殷盼切房价下跌的买房困难的老百姓们。房价为什么在政府宏观严控的情况下,仍旧火箭般的窜红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合力形成的。但是,从政府宏观调控方面寻找原因:政府宏观调控的三大失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失位一: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秩序,而不是调空市场的供需落差,治标不治本。
在五月,政府严厉打击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秩序不规范的行为。“捂盘惜售”、“违规认购”、“内部及高管违规炒作”等“非市场、非正常”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交易秩序,主管部门对此类事件进行了严肃查处。上海天价”汤臣一品”被调查就是风向标。
但稍微深究一步就可以发现,如果主管部门把重点放在整顿所谓房地产市场秩序上,即使查处了一些楼盘的典型违规,也不过是暂时维护一下市场交易秩序,而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房地产市场的供需落差,无法遏制房价在今后进一步猛涨。整个房价的上涨,不是整体性的上涨,仍是城市中心地区的暴涨,环外地区的房价总体平稳。由于郊区交通、商业、产业配套不足,无法实现人口疏散功能,在市区供地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导致供给相对减少,从而导致了市中心房价的上升。所以现在的局面,更多的是供应结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要调控房价,就必须解决供应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失位二:政策方针定位不准确和执行不力,引起房产商引爆“最后的疯狂”。
今年3月,由建设部等八部委联合制定了《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该方案规定:4月下旬~6月期间,是属于各级相关主管部门和房地产企业自查阶段;7月~10月,是地级城市主管部门到省级政府循级进行组织检查;11~12月,建设部等八部委才根据各地上报的抽查(检查)情况,组成若干工作组,对工作开展情况和相关项目进行抽查,在4月下旬~6月期间,要各级相关主管部门和房地产企业进行自查,无异于要这些既得利益者把钱扔进黄埔江,让唯利是图的房地产商让利不赚钱是不可能。看看我们政府的官员是自律的效果,就可以推测房地产商们自查的效果了。
进入7月~10月份,政府逐渐加大对房地产商的监控力度,力度是多大,没有人会知道,房地产商也不知道。所以他们可以在调控力度加大之前,在5-6月份,做最后
的疯狂,把以前囤积的楼盘和讲在6月份以后要开的盘统统在5月份进入房市,在政府监控力度很弱的情况下,自行定价,虚高房价。老百姓在一片惊恐中,纷纷进入了“圈套”,哄抬了5月的房价。
失位三:90/70政策滞后性,推动房价上涨。
为了抑制房价上涨,须解决供应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国家制定了“90/70政策”,目前认为可能最有效解决供应结构不合理的90/70政策,目前还难以看出端倪。因为最早执行该政策的楼盘,离真正推出市场还有时日。
由于政策决策人的要求,全国要求推行90/70政策,政策的不成熟性导致开发商拿地、公关、讨论和设计建筑时的延后。开发商在观望政府的决心、周边竞争对手的落实结果,也导致了动工的一误再延。这样的拖延,直接导致了住宅建设规模的萎缩。住宅建设规模的萎缩为市场创造了供不应求的格局,从而促使了近期房价的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