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上海,痛痛快快地玩了两周。说是放松,放松的另一面就是心里的空荡荡。当然包括钱包里也快空荡荡。于是,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夹击下,我于是找工作了。
第一次面试,对面的阿姨很和蔼,对他们的公司谈了很多,但是最关键的薪资找了各种的理由和借口才吞吞吐吐地说出来。我打心眼了对第一次去面试就不感冒,因为我被上海的车水马龙冲得有点头晕,最后我很客气地和对方说着
谢谢和再见。心想还是不再见的好。第一次拒绝了。第二次面试,大家都在友好和宽松的氛围中谈着各种的见解和思想。一拍即合,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第二天准备上班的时候,对方竟然给出了一个不能让人接受的工作外的任务。让人实在是愤怒。说了一句:“那就不用谈了。”就潇洒地挂了电话。
第三次面试来到主语新浪,和主编见面,也是一顿自我推销,不小心坐在了现在坐的位子上,没想到以后的每一天就一直这么坐着了。刚来第一天就是加班到11点,差点要打车回家。第二天,就参加重大的上海地产年会,还必须得抢地方去拍照。幸亏,哥们以前经历过大风大浪,所以没有再关键时刻掉链子。
每天是周而复始的工作,但是每天的乐趣是不同的。虽说我是做博客,但实际上说到底每天就是和别人交朋友。这样正符合我的性格,我本来就是一个爱交朋友的人。一个乏味的复制和粘贴的工作,我感觉越来越有意思了。在线上每天和不同的博友们交流着互相的想法,那家生小孩,哪家办喜事了,为对方送去了一个祝福,说不出的快乐。
本来很烦工作的。想说爱它不容易,因为工作只能给人带来心灵的压抑和身体束缚。现在,每天上班都有不同的期待,每天的生活都在改变,快乐每天都在增加。心里每天都充满了期待。
在博客的世界里,每个人都遵循了有原则性争锋的潜规则,大家都在自由地发表着自己的观点,都在放纵着自己的思想在博客里纵横捭阖。因为那是自己思想和心灵的休憩地。我就这么看着,注视着也参与着。感觉大家是越争越明,越打越亲,不打不相交。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事情在网络中找到了寄托。仿佛又回到了孔孟百家争鸣的时代、回到了“五四”激情街头呼吁抗日救国的时代。现在的街头扼杀了我们激情呼吁的空间,网络给了我另一片思想耕耘的处女地。他让我的心情郁闷得到了释放,我的思想泛起了涟漪,我们的心灵牵手在一起。
博客,一个思想碰撞的空间、一个心灵休憩的场所、一个交朋结友的沙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