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期
| 分类: 我的总结 |
明确,放量!
在一个行业的成长阶段,主要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导入期:行业基数低,变化大,从0-1增速迅猛;
成长期:行业基数不大,基本成型,增速较快;
成熟期:行业基数大,基本定型,增速放缓;
衰退期:行业开始走向衰退。
而不同的时期,对应的股价表现如下:
很多人对于导入期有一个刻板的印象,即导入期的股价波动较大,十分不稳定;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确实如此,在行业导入期,一般企业相关业务占比极低,即便该业务线高速增长,也很难赋予公司业绩上的弹性。
这样一来,大多数导入期行业的炒作,都暂时反应不到业绩上,也就沦为市场情绪化炒作,情绪来去,股价波动大。
而有一种情况例外,即:卡位。
其实很简单,即如果行业尚处于导入期,而此时公司已经在相关业务上具备较大的体量,那么该业务线必然按照导入期的业绩增速发展,此外业务基数也足够,可以很快的反应在公司业绩上,并且有足够的弹性。
这也是为什么,老梅在关注储能赛道的时候,不从技术路径出发、不从行业地位出发,仅关心一点,储能业务占据公司业绩比重是多少?
............
譬如钠离子电池,老梅就比较保守,尽管近期钠离子电池是储能最耀眼的细分赛道。
原因我在《白马股、轮着崩》中说过;
一方面是行业进度问题,简单的梳理一下进度,也就是说,目前可能只有宁德时代有少量的量产,剩下的基本上都还没有量产。
另一方面是价格的问题,目前尽管钠离子电池的理论成本会低于锂电池,但是由于产业还不够成熟,目前成本在1元/Wh左右,远高于锂电池0.5~0.7元/Wh,尚不具备经济性。
因此,在老梅看来,钠离子电池至少在需要到明年才是产业化元年。
而近期钠离子电池的表现主要系碳酸锂价格迟迟不跌,大家意识到钠离子电池的远期意义大,因此追捧钠离子电池。
这是一种典型的导入期情绪炒作;
而情绪有来有去,难以把握,波动自然大。
...........
在梅家圈《储能行业梳理》中,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一些“含储量”比较高的标的,主要集中在锂电池、蓄铅酸电池、逆变器等赛道。
当时还是7月初,中报披露,老梅选取的数据是2021年年报数据,从去年的数据来看,温控的“含储量”并不算很高,但是中报数据来看,温控确实有所放量。
以Y公司的去年年报和今年中报来看:
储能业务包含在机柜温控业务线中,而机柜温控业务线从去年的占营收比重29.8%到今年上半年的43.4%,摇身一变从第二大业务线变成第一大业务线,储能增长是主要原因。
数据来源:iFind
温控在储能行业主要系工商业使用,即“大储能”,因为户用储能不需要温控;所以,国内的工商业储能是如何展开的呢?
很简单,目前以山东省为代表的政策主流要求配储比例为功率配比10%+配储时长2h,风光大基地项目第二批计划超过400GW,对应储能容量40GW/80GWh;部分储能招标项目配储比例已上升至20%。(如果不达标,并网会受限)
大储能目前主要在风光大基地中展开,而风光大基地的主要参与者是大型国企或者央企,它们本身是政策执行的先锋,更何况,储能有一定的收益率,装机也不会亏。
所以不要单纯的用收益率去评价大储能。
在大储能已经开启的背景下,温控赛道的放量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话说回来,温控的标的真不少,老梅看到各路卖方吹得天花乱坠,但埋头看中报,能够清晰找到放量迹象的并不多,我只看到了T公司还有明确的痕迹,其它要么就是比例太低表现不出来,要么就是隐藏得太深。
对于储能这个导入期赛道;
老梅不愿意相信故事,只相信看得见的卡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