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永强
智慧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生的成功、幸福、快乐都离不开她。但是有人就天生智慧高,有人就低。这是不争的事实。抛开先天资本不谈,我们今天只谈后天智慧的开发。
通过后天的努力是可以开发智慧,这是大家都公认的。但是如何开发,确实是方法千奇百怪,大部分都认为智慧是通过学习知识得来的。我明确的告诉你,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是自己的,知识是别人的经验,智慧是人人本有的,只是开发程度不同而已。知识再多不能转化为智慧,到时自己不能活用,对自己的人生是无意义的,甚至是走向反面,即知识越多越反动。佛家叫转识为智!非常不容易。我们现在的教育基本上在教授知识的层面,慧根好的人就会转为智慧,受益一生。
比如,我们的孩子在学习物理化学时,都知道分子之间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距离R0,如何大于这个就表现为引力,如果小于这个距离就表现为斥力。有慧根的人就会马上悟到: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的距离也会如此;一个团体与另一个团体之间如此;进而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亲人之间无不如此。于是开了智慧,明白了万事要掌握好尺度,因为万物之间有一个天然的最佳距离R0存在!这就叫转识为智了,否则你学习了分子间的距离这个知识,也许一辈子都没有用过,算白学了!
可是,大部分的学子,知识一箩筐,就是没有智慧,不会处人处世。除了先天慧根差以外就是后天开发不够,最大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就难开发呢?我今天告诉大家这个天大的秘密,就是积的福德太少,是没有布施的结果。
为了说明这个原理,我就得谈到佛家的修行上去了。
佛家修行分五个顺序,第一个叫资粮位;第二个是加行位;第三个是见道位;第四个是修道位;最后才是第五个的究竟位。什么是资粮,就是资格和资本。佛陀认为要大彻大悟成佛,必须要有资本,没有资本是不可能的。而资粮包括两个,一是福德,二是智慧。可见成佛的道路上福德是第一个条件了,福德就是靠布施来的。所以大成佛法的六度,一曰布施,二曰持戒,三曰忍辱,四曰精进,五曰禅定,六曰智慧,也把布施放在首位,可见布施积福非常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不说大家不知道,原来布施积福德后智慧自开。你的智慧不够原来是福德不足所致!这里面有很大的科学道理的,也是经过无数事实证实了的,你不用怀疑,你若怀疑说明你的慧根还不够。
如何布施积福,其实最难的就是布施了。大家也许都知道,佛教的布施分为三个层次,一为财布施。这个好理解,别人有困难了你可以解囊相助,捐钱捐物献爱心,而且不图回报。二是法布施,不是所以的人都有钱财相赠,也不是所有的困难都能用钱解决。所以,我们大部分需要帮助别人解决思想问题,告诉他们以合理的方法,事实真相,指一条明路。下来是第三无畏布施,见有厄难恐怖危逼,方便救济。
其实,布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你的朋友范错了,你给他一次改错的机会,就是一个布施。大家遇到困难愁眉不展时,你的一个轻松的微笑、一句幽默的话语就是一个布施。与你关系不好的人失败了你不说落井下石的话就是布施。你受了冤气而不去抱怨就是布施!顺手拾起电梯里的一个塑料垃圾何尝不是一次布施呢?!过草坪踏在石板上,“脚下留情”又何尝不是对草坪的一次布施呢?!可见布施无处不在,却又处处难做到。如果你能慢慢做到,福德自然增大,智慧也随之打开!
有大布施者,就会有大福德,量变到质变,智慧自会大开。这样你修行的资粮也就有了,成功、幸福、快乐人生的资本也有了!智慧与布施成正比!智慧高的人一定布施心大,气量小的人布施也少,小气者无大智这是真的!发心布施是拥有大智的前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