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邝裕民的偶像人生

(2007-12-14 01:14:05)
标签:

《色·戒》

观后感

王佳芝

邝裕民

邝裕民的偶像人生 
  看完《色·戒》,觉得有些沉闷。从影片一开始麻将桌上的风情万种,到最后依然以麻将为背景声的曲终人散,人性的脆弱和矛盾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中,被一层层的抽丝剥茧,缕缕展开。
   《色·戒》展示的,即是李安圆熟的导演技巧,也是他对张爱玲作品的读后感。影片始终探究着幽深莫测的人性及人性的弱点,发人反省,使人回味。一如片尾那几名即将赴死的热血青年所面对的万丈深渊--不知道有多深。
    有男性观影者评说在这场戏中,女主角王佳芝面无表情,丝毫没有悔意,太可恶了。而我觉得,这恰是女性本质化的表现。女人是感性的,脆弱的,王佳芝跪在深渊的边缘,她想了些什么呢?她必定痛恨这场罪恶的侵略战争、也必定后悔自己把大家乃至正义的事业给耽误了、还必定有着对同窗邝裕民的怨……因为想得太多,所以面无表情。
    我这是多种解读中的其一,但有着其中的情理。
   《色·戒》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王佳芝与易先生的纠葛,可能会使人忽略了她与邝裕民之间的感情。邝裕民是一位有着极强使命感的理想主义者,一个胸怀大志的热血青年,外表英俊的他言谈举止充满理想和感召力,一开场就能看出他是个无疑的好人。按照传统的模式,影片中的爱情发生在英雄和美女之间是再平常不过了。故事也是这样开始的。
    邝裕民做事总有着伟大的出发点,他把满腔激情都献给了梦想中的革命事业。为了宣传抗日救亡,他组织进步剧社,与同学王佳芝登台演出,借助剧中人物向台下观众高呼:“中国不能亡!”,不仅激起了台下观众的强烈共鸣,还为抗战募到了一笔小小的资金。可以看出,学生时代的邝裕民就有成就大事的基础。
    邝裕民其实是喜欢或爱着王佳芝的,但为了成就事业他一直坚守着大义,在王佳芝面前戒“色”,隐藏着心底的爱意。甚至当同伴商量谁来占有王佳芝的第一次时,身为行动的组织和策划者,邝裕民都不敢也不能说趁这个机会去自己亲手来--这是他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使然。
    三年后,在上海某剧院,王佳芝意识到自己可能对易先生有好感了,很无助地对邝裕民说:“能不能快点行动?然后我们一起离开这里。”而此时的邝裕民已经不再是三年前单纯的学生,他有组织,他也无助,性格表现很到位的是,这位永远把事业放在第一位的“偶像”,只能无奈地对王佳芝喊:“我不会让你受伤害!”
    可是,这句承诺,在特殊的环境中,显得那样苍白,仅仅在最后的时候,他向“组织”怒吼,他想保护那个女人,可是,已经太晚了。因为他对于王佳芝的不能爱,滋长了王佳芝和汉奸易的畸形恋,也是《色·戒》中最令人叹息的章节。
    最后,刑场。由于王佳芝放走了汉奸易,所有的同学都被抓了,大家对王佳芝投去了愤怒的目光,而邝裕民最后看她的眼神中,有负疚,有恨,还有爱,错综复杂,意味深长,可以断想,邝裕民对这个女人还是有感情的,尽管她辜负了大家,甚至辜负了自己的灵魂。
    剧中,邝裕民对王佳芝表现出最大的爱意,就是三年后在楼梯上对她那一吻,但是她说:“三年前你可以的,为什么不?”
    王佳芝不了解的是,像邝裕民这样的男人,心中即使有爱情也永远不会放在重要的位置,在他心里,有太多的,比这个简单的感情重要得多的男人的事情,更何况抗日救国这样的大事。他就是一个偶像,永远站在事业的舞台上,伸手,却不可及,有吸引力,却更有距离。他是优秀的男人,但对于女人来说,却不是有情有义的恋人。爱上这样的男人,委实也是王佳芝这种为爱而生的女人的悲剧。
                                                 (我看《色·戒》之一)
邝裕民的偶像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