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匆匆太匆匆

(2007-06-27 02:48:03)
标签:

驻港部队

采访

体会

分类:
 
匆匆太匆匆 驻港部队三军仪仗队

   《和平年代》四集特别节目《紫荆花下的述说》已于昨晚开播,第一集播完已是晚上23:10,参与后期制作的小白看完节目后兴奋地在大家的博客上到处留言。给我留的是:今天看了片子,我好激动噢!多少个辛苦的日日夜夜,咱们在机房和办公室累的东倒西歪,叫苦连天,这短短的几十分钟片子里,消耗了大家多少脑细胞,真是心血铸造成就!!!把这个叫做成就不为过吧。我也给她回复:哈哈,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了吧?不过,你给我描述的才是我们后期制作的一部分,你不知道,我们在深圳和香港又过的是什么日子啊.
    这是事实,每一期节目,都要经过前期策划、拍摄和后期制作,哪个阶段都是痛苦的过程。小白经历的,只是后期制作这一个阶段而已。想当初在深圳做前期准备的几天里,我和“鱼”悦心情每天关在招待所,采访之余手捧一本辗转得来的“宝典”,反复学习、推敲;进港后,我们不是采访便是录制,常常到后半夜才睡。甚至,我俩在深夜发出自嘲的大笑,惊动了住在隔壁的领导……
   不过,工作总是苦中有乐的,所以,“鱼”悦心情昨晚写了一段只有我俩才看得懂的留言:
    还记得家乐福吗
    还记得“葵花宝典”吗
    还记得奶茶与凉茶吗
    还记得宴会厅的茅台吗
    还记得多功能厅的啤酒、一楼的三步吗
    当然还记得鲜美的鱼汤、儒雅的船长
    当然还记得美丽的港湾、绚丽的夜空
    都在心里了,忘不了了
    呵呵,当然了,为此,我要专门写一篇名为《记得》的博文,以作纪念。不过今天,我想先写下制作中的许多遗憾,避免下次再憾啊。
    一、缺乏把正面报道做活、做优的经验和办法。比如第一集,没有矛盾冲突和故事,甚至有嘉宾不善言谈,怎样让节目生动起来?采访中,张杰团长说他们在参加香港某次大型活动时,仪仗队的几个托枪动作深深震撼了香港市民,所以就想在节目中增加一些现场互动环节,比如仪仗队表演,但是没想到场下健谈的嘉宾到场上不善发挥,跟我们谈的好几个兴趣点都忘了说,结果,使仪仗队的表演显得突兀、生硬了。审完节目后徐姓老人也提出一点:当第一个嘉宾的话显得空洞时,第二个嘉宾一定要有具体的内容补上去,如杨博然说港口通航密度大,但是没讲舰艇大队自己的具体作法,只罗列了现象。我觉得有道理,回想当时我也觉得少点什么,可就没想到让杨多从这方面补充。
    二、总以为多多益善,到最后给自己带来麻烦。第二集节目中,我们设计了N多环节,比如用路标考董嘉耀,展示汽车连的三件宝等,结果后期编辑时非常为难:开头是快板,结尾是诗朗诵,中间还夹杂着这多环节,最后不得不舍弃。再如第四集,选用了五位嘉宾讲述自己的故事,最后还给在座的官兵每人留了一句感言。后期只好把这些和最后一位嘉宾的故事去掉,把开头的威风锣鼓去掉,否则一件事也说不清。其实细想想,一开始我们就该预见到,总共二十分钟的节目,每人平均讲四分钟,再加上主持人……所以,再做预案时,不能想到什么都往里放,筛选和整合还是很有必要的。
    三、对资料的依赖性过强。当时由于气候变化、时间紧等等原因,再加上驻港部队本身有着丰富的资料,我们基本没拍什么画面。所以回来后有些傻眼:想要的空镜找不到,就连我们朝夕相处的昂船洲也没顾得拍上几个镜头,只好想办法东借西凑。你说,这能怨得着别人吗?
    还有第四个遗憾就是天气啦,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们进出港的日子都是定好的没法改变,只好让节目在雾中、在阴天、在雨里进行了。
    当然啦,这个节目还是有些优点的,这里就没必要自夸了,看过的观众会有公论。还有一点值得总结,就是这次节目制作“性价比”较好,就是花最少的钱,去最少的人,出更好的效果。不过,如果以60分可以播出为标准的话,我个人给这几期节目打70分。栏目节目就是这样,做也匆匆,播也匆匆,总留遗憾在心中。每次我们都会想“如果……将……”什么时候不觉得有遗憾了,也许我就修炼成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