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端午节。昨天开始,就有各种信息接踵而至,我也一一回复并送出祝福。晚上下班后,我和跳跳虎、芳芳、东摄及小王去了“百事吉”,在有着这样一个吉祥之名的店里度过了这样一个并不太让现代人看重的节日。
历经二千多年的历史,后人给这个节日增添了太多的涵义。以至当代人过端午节时早已经没有了灵魂深处的那份厚重,更体会不到诗人写下绝笔《怀沙》时的悲壮。端午,已成了一个快乐的节日,美食的节日,聚会的节日。
原来一直以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前几年去苏州采访,才知道还有纪念伍子胥说,后来查资料,又知道了还有纪念曹娥说,有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闻一多先生以《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以上各说,各本其源,各有所据,而多数人知道的,是为纪念屈原投江而流传今日的这个端午----也有地方称粽子节。
传说本身就是诗意的,屈原的精神品格和不朽的诗篇,足以征服民心,让历史记住他,而端午节,只是与人们这种愿望相合的一种形式而己。人们宁愿相信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这是历史赠与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和诗魂的殊荣吧。还有一点无须争议的是,端午节已然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随岁月一同流传至今。纪念谁无关紧要,节日本身表达了一个民族的理想和愿望,只是,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将它传承下去?
据说,某国已经将模仿中国的端午节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自己的年轻一代却开始崇拜洋节日,甚至把圣诞节过得比春节都隆重。让人忧心的是,会不会有一天,熟悉的传统节日将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慢慢被人淡忘?让所有的一切,仅仅留下一个符号的记忆?甚至连这淡淡的符号也一起风吹雨打去?
再看看现实吧:媒体报道“问题粽子”令人惊心:过期变质竟然重新包装出售;
商家炒作一只粽子卖到180元;
……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这样的传统节日遭遇如此尴尬,传统文化加入了目的和功利。且没有汗颜,只有心安理得。
其实,在生活富足的今天,我们只想放心地品尝一只粽子,里面有太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品味和体会。
我们是凡人,我们常常会怦击看不惯的世事,却绝没有屈子表达愤慨的勇气。我们能做的,只有高高兴兴地过一个端午节,以示对那些逝去的有血性有正义的人的纪念,以示对传统的传承。
虎说,是的,我们不能改变社会上不良的种种,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感怀历史,勉励自己将传承继续下去。
于是,大家举杯。
(此文作完于6月20日,此图编成于6月23日,图文发上来为6月25日。今后,本人一定注意时效性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