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一随感

(2007-05-01 00:55:55)
五一随感 

随感一:看你想要看到的

  今天是五一长假的第二天,爸妈都说出去转转吧。老爸也许是来了自己年少时的记忆,执意要去北海公园。当我们行至景山,车流便缓滞了。而走进北海,扑面而来的更是人的海洋。

    我在喧嚣的人流中紧紧拽着儿子的手,还给他唱我儿时学会的歌: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还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凉爽的风……
    还想告诉他这首歌描述的,就是我们眼前的景象。可是抬头看看,这歌跟眼前的人山海极不相称:等待荡起双浆的人们排成几路长龙,小船密密麻麻在水中碰撞,海面倒映的都是人影,四周也看不出什么绿树红墙。

  而此时,儿子兴奋地一声大叫:看,小雷音寺!他手指的,是白塔。不仅是我们,周围听到的,也都乐了。儿子近期沉迷于《西游记》,在他的小脑瓜中,白塔跟他在电视中看到的和想象到的唐僧师徒曾经过的雷音寺相吻合。我没有纠正他,爸妈也都没纠正他,他也乐颠颠地拉着我们从人流中往白塔的方向冲去。他看到的,是他想要看到的,尽管后来,因为人的确是太多了,我们没有到白塔就往回返,儿子仍一步三回头地留恋地张望。

    也许,正是因为我们大脑中常映射出这不对那是错的,才限制了思索的空间,看不到我们想要看的,从而抱怨风景都被污染了。看你想要看到的吧,那样你的心境会好许多。

五一随感 

随感二:用心 心思 事业业绩

  晚上十点多,兴奋一天的儿子终于睡了。我上网游览,进了灿坤的博客。同在一个栏目,也早闻听他大名,而细细品读他的文章,才发现,嫒嫒的评价是对的:他是一个真正含而不露的大师。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正在忙碌的石匠在干什么?三个石匠有三种不同的回答。第一个石匠:“我在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 第二个石匠:“我在做很棒的石匠工作。” 第三个石匠说:“我正在盖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引用过这个故事,却不想回头看,自己也在扮演着其中的角色。我常口口声声地说自己热爱电视事业,可是现在发现,那真的不能叫热爱,甚至谈不上爱,我只是在工作,最多是比较努力地工作而且满足于完成工作。我并没有全身地去投入,我只是在做,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灿坤博客中有一个标题深深吸引了我:用心心思 事业 业绩

他点到了我的死穴:在工作的过程中,我用心了吗?我是用时间在做节目,却很少动脑筋去想节目,想想节目为什么好,或为什么不好。每天也是忙忙碌碌,结果是碌碌无为。

  人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在他的文章中,随处能看到他的这种留心,不论是读书,还是生活中某件小事,他都用心在感悟。而他那些富有哲理的语言,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没什么说的,向他学吧,正好是五一节,劳动最快乐,用心劳动更快乐。

  用心,从现在开始!

 

随感三:不要庸人自扰

  五一收到许多短信,有一条甚为有趣:说猴子因劳动变成了,因而凭添了人世间的种种烦恼。劳动节,让我们再变回猴子,无忧无烦恼。

五一随感

  其实,猴子怎就无烦恼呢?我们看不出来、没法想像、不可理解罢了。身为世物,哪个敢说没烦恼?那怎么会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猴子如果真的没有烦恼,怕是现在也还没有人类呢。不过,已经成了人的我们不要庸人自扰才是真的。

 

附转载:北海标志性建筑白塔为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所建,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改为永安寺。主要建筑有法轮殿、正觉殿、普安殿、配殿廊庑、钟鼓楼等。自下而上,依山势而筑。正觉殿前,建有“涤霭”、“引胜”、“云依”、“意远”四亭,对称而典雅美观。由此可拾级登上白塔。白塔为藏式喇嘛塔,高35.9米,塔身呈宝瓶形,上部为两层铜质伞盖,顶上设鎏金宝珠塔刹,下筑折角式须弥塔座。塔内藏有喇嘛经文、衣钵和两颗舍利。塔前有座小巧精致的善因殿。琼岛的西面有悦心殿,殿后有庆霄楼。西北面有阅古楼,楼内存放自魏晋至明代的法帖340件,题跋210多件,刻石495方。内壁嵌存的摹刻故宫中的《三希堂法帖》,堪称墨宝,为清乾隆年间原物。附近还有琳光殿,延南熏亭和山腰中的“铜仙承露盘”。琼岛的东北坡古木参天,这里便是“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荫”,景物如画,美不胜收。

 

 

注意:    

文章为本人原创,如果没有本人同意,擅自转载.

本人一律视为剽窃,必定追究到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体 验 竞 争
后一篇:灰色心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