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暑气至此而止矣,谨记这五大禁忌!
无恙太岁 今天
处暑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意为出暑,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处暑之后,秋气渐袭,万物蜕变,气象波云诡谲。时而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时而暴雨阵阵,秋风萧瑟。人们的性情在这时候也容易阴晴不定,运势也可能会此起彼伏。
在这种节气的影响下,人们应该规避哪些禁忌,使自己处于运旺之态?
忌单独出游
有些旅游地金属性比较旺盛,秋天本就是金旺盛的季节,如果出游到金属性旺盛的地方二者相加威力极大,忌金的人和普通人都不宜单独出行到这些地方。
有的地方阴气较重,单人出行阳气微弱,容易遇到不可测事件发生,也不宜单独出行。
如果遇到不得不单独出行的情况,最好随身携带一些旺运之物,如砗磲。砗磲属于稀有的有机宝石,亦是佛教七宝之一,可消灾解厄、避邪镇煞、保平安,长期佩戴对人体亦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忌长时间入住废弃老宅
有的人可能秋后出行,去到老宅住散心赏景。但这种做法,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是不妥当的。
废弃的老宅阴气较重,秋天是个肃杀的季节。老宅废弃的老在这些地方暗藏负能量。如果长期呆在这种地方,会有损人的正能量。建议如果要住到这种地方,要找好时间,结伴而行。
忌祭拜拍照
古来有秋后祭祖的习俗,秋天来临,祭祀祈福的活动比夏天渐渐增多。在祭祀的时候,不宜在现场拍照。尤其是佛像或者仙人排位。这是一种大不敬的做法,尽管电视剧里很多这样的镜头,但是他们使用的排位都是按需要假设的。
所以大家不要在真实的祭祀场景中,拍照。将灵位佛像等拍入照片,秋天的煞气也随之侵入,影响人的运势。所以不宜在祭拜的地方拍照。
忌随意摆放灵位
秋天越来越多的祭祀活动兴起。有的人因为不能回乡土祭拜祖先,或者为了图方便,于是便随便找个地方进行祭祀活动。从风水学的角度看,这是非常不好的做法。不仅是对仙人的不尊敬,也不利于个人运势。
随地祭祀,如果祖先接受其祭拜,那么会招来阴气。如果祖先不接受,那么你的运势将大打折扣。正确的做法是,设立灵位祭拜或者去墓地祭拜,样将风水固定到一个正确的方位。
忌饮食一成不变
处暑之后,天气渐渐转凉,随着天气的变化,人们的饮食也需要做一定的调整,否则容易引起身体的不适。比如秋天不少人会出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症状,这些现象就是典型的“秋燥”。
处暑饮食原则
>>>>
多吃清淡,少吃辛辣。
处暑时节,由于气候渐干燥,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即使饮用一大杯水,也难以解渴。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而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少吃点辛辣的食物,多吃一点清淡食物。
>>>>
吃热不吃凉。
九月的天气是变化多端的,也许上中午还是高温天气,下午晚上便是寒冷无比。所以在处暑这个节气之中,大家不仅要注意好保暖,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好,切忌不要吃太多冷凉的食物。
因为秋季逐步来临,人们很容易在这个时候患上一些常见的疾病,所以在饮食上,最好能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对身体很有好处。
>>>>
吃酸不吃辣。
酸味有润肺收敛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护肺阴。因此,这个时节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
这些食物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尤其是处暑过后,天气开始干燥,会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比如生姜,在古代医书中就有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
>>>>
吃“果”不吃“瓜”。
民间有句俗语叫作“秋瓜坏肚”,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因此要适可而止。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比如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
不同体质的人有不同的饮食也会有所不同,一般人,在秋天可多吃萝卜、莲藕、山药、百合等食物,都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
处暑将至,新的节气,新的气象,希望这些内容能让大家规避不利因素,保持良好的运势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