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构成(一):构图

标签:
摄影杂谈 |
分类: 重拾摄影 |
“让第一眼就能产生兴趣”。
------------------------------------------------------------------------------------------
构 图
之所以先谈构图,是因为构图在摄影构成中最基本、最简单亦最容易犯糊涂。
为什么说最基本呢,因为照片上无论包含多少信息都是从第一眼开始(逐渐去发现的)。你拍的东西能不能吸引我,首先要让我看到照片的第一眼能不能立即产生兴趣。“第一眼”即照片的视觉点,这一点怎么安排就是构图。简单吧。:)
那“最容易糊涂”又是怎么回事呢,因为视觉点不一定是你要表达的。它可以是一个物件,也可以是一根线条或者一团色彩,甚至什么都可以不是,它只是一个伎俩、一次视觉引诱,目的是把我的注意力导向你的主题、和你的思想产生共鸣。碰巧的是,顺着你的“引诱”,我找到了能够共鸣的东西,并由此感动、兴奋或者悲伤。
构图本来就是简单的,它只能遵循人类视觉的基本规律甚至是视觉习惯。
你无法创造属于自己的构图,尽管构图是一种创作。
.................................................................
有人或许会问,我拍摄的图片构图和人家的一模一样,视点和他的在同一个位置,为什么没他拍的好看呢?这个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更多是与你摆弄相机的水平有关。如没有虚化背景,对焦也不准,使得主体(主题)没有更好地突出;或者,画面上留下了多余的信息,如漂亮的MM旁边立着一个垃圾筒,等等。
(以下两张照片是我近期的失败之作,一张对焦不准、一张旁边有废弃的塑料袋。)
同时,这个问题还涉及到了学术界对于构图一直以来的定义争论。“主流学术”认为:构图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这段话有点象官腔,所以多数是废话。对于摄影者,其中有价值且不会产生引导性错误的只有四个字:“最佳布局”。
最后一句“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当然也没有错,但容易混淆技术与(画面)结构的关系,(学术)把摄影的技术性因素如追随、变焦、重复曝光等归入了构图当中,使得构图象个大熔炉包罗万象。如果按照这种逻辑,色彩和光线都是构图。
即便如此,构图作为摄影的基本,的确是可以包容所有手段的,所以不必去争论。摄影者只要弄清楚一点:摄影是视觉艺术,你想表达什么,就要突出什么,而且要“让第一眼就能产生兴趣”。
.....................................................................................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有没有规律可循?
以下是本人整理的与构图相关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性技巧。请注意,以下的知识和技巧,均来自他人的实践和总结,本人虽然也是一个实践者,但就摄影知识基础和一般技巧来言,只能是拿来主义,只能以这些基础并结合个人实践的心得进行文字上的整理和归纳。因为,这些基础和技巧是自相机发明以来亦即摄影百年历史中经由无数摄影人反复实践并经过了应证的,是不需要任何人再作论证或质疑的。
一、影响摄影构图的因素
1.横竖画面的决定
2.拍摄的距离与角度
3.画面的结构中心
4.突出主体
5.前景与背景
6.透视规律的应用
.....................................................................................
拿起相机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算)横着拍还是竖着拍。
如右图,这是我在南山孔庙时拍摄的,意图是展现大殿。如果竖着拍会是什么样子呢。大殿可能展现不出全貌、天空可能会很小、前坪只能露出一小块等等。
再看下图:
如果横着拍,树就可能不会显得这样高大,背景可能没有这样简洁,等等。
“横竖画面决定拍摄结果”,主要因为三个因素:
A.决定主线的横竖。
B.决定主体的移动方向。如拍摄火箭腾空而起,一般用竖构更合理;表现火箭空中飞行状态,横构就比较合适。
C.决定主体和环境、陪衬的关系。
2.全景:表现某事件或某具体对象,将该事件或对象置于画面的主要位置,通过特定的气氛、环境来烘托主要对象;
3.中景:具体介绍某一事件的主要部分,着重表现事件与对象之间的关系 ;
4.近景:比中景更近,对象成为画面的主要部分,能使观众看出对象的细微部分;
5.特写:突出拍摄对象的某一部分,多用于刻画对象的特征或者思想感情。
特写:就是特别拍摄的意思。重点是人物眼神并以此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
---------------------------------------------------------------------------------------
说明:本系列博文是个人学习日志,目的是梳理个人摄影心得,使之趋于系统并予逐渐完善。文章观点可能是阶段性的、片面的,而且观点和观点之间可能会存在割裂;行文所用的人称,也只是与自己在对话,(对读者)并无指导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