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璜清
璜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25
  • 关注人气:1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危机孕育机会、现实面对未来

(2008-07-23 04:51:14)
标签:

炒股

股票

杂谈

危机孕育机会、现实面对未来

    多数人认为近期社论是基于(政治)维稳、近日股指趋强是上演“奥运行情”。此观点我认可,但不尽认可,若进行比较,我更倾向余力7.22的评议:“是基于现实的选择,有可能标志市场规则的变化,并冀此带动投资观念的改变”。

    610大跌以来,证券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相关“变化”可参见老沙每日《早8点》,在此不记叙。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变化特别是对市场未来将有重大影响的官方言论以及相关措施--如6.24范福春“加强市场监管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6.28五部委联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7.4中证监出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等--被这一阶段的“熊市情结”敷衍、遮盖,从而来得悄然、没有受到投资者应有的重视,而这些变化恰恰是维稳的核心,即直接关系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秩序和权益则正是市场的基本规则。

    还须一提的是两篇评论,即:人民日报7.14《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以及7.21中证报《股市稳定健康关乎经济全局》。我之所以认为“值得一提”,并非文章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些看似鼓舞人心的观点,其实是在阐述市场稳定的本源,亦即市场常识,这些观点“不管哪个时候提出来--过去、现在或将来--都应该是原质原味的,不应存在什么变声期。”(见《斗智、斗勇、测敏捷》)值得一提的理由,在于两篇评论隐含官方维稳意愿的迫切,此情绪化,是有悖对事物基本认识的。

    若无脑残,不会有人质疑“A股即政策市”。谁都知道,A股涨跌除了市场自身规律外,与官方对市场的主导作用不可割裂。如此说来,610大跌与大跌后“全力维稳”,并非小孩子过家家的滑稽,而是官方主导下的因果。

    关于610大跌的原因,三个版本(时寒冰的“大跌大套热钱论”、新浪财经的“热钱唱空A股论”、《今日证券》的“股市转型论”)中的前两个均被事实证明是“笑论”,所谓“转型论”也并非股市的变脸而是实体经济的转型,且更需依托一个稳定健康的股市。排除了这些主流观点的610大跌,个人认为,余力6.17的那句“5000之上输了,3000以下又输了”就值得琢磨甚至玩味。

    “输”是不是一种结果?可以肯定地说,5000之上是输了,十几万亿灰飞烟灭,输得蛮惨;3000以下是否输了,目前来看也是输的,不然官方不会对市场常识性观点连发数文(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数据显示QF已经基本完成布局)。不过,余力另一句“但愿未来股指期货不再输”并没有对610大跌的结果进行输赢定义,他随后于6.21续予言论“中国证券市场将迎来革新”,并充满期待地声称:用历史的眼光看现在,或许开启“革新元年”。革新意味阵痛,但会带来真正的希望。

    显然,我支持余力的观点。事实上,自610大跌以来的一系列变化与余力的相关观点构成了“巧合”。

 

    尽管我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同样充满期待,并将积极释放个人“奥运热情”,但我会从现实的角度去看待未来。

    现实是:“如果中国要是有一个健康的股市的话,肯定也会给经济带来更多的推动,所以股市的问题其实也是关乎到中国总体经济的一个增长的层面。”(凤凰卫视7.08)

    现实同样是:“仍将表现为大起大落”(《斗智、斗勇、测敏捷》)。此观点主要由三个方面来支撑:1.社会信仰体系处于裂变阶段;2.实体经济对未来的透支触抵红线;3.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建设不系统。简而言之:我们又走到了十字路口,“大起大落”不过是这一时期的心态表征。

    对于未来,实际是不可定义的,“期待”是一种希望,希望“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几千年来的文化精神能够得以秉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