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古村落——陽江北桂村 趙國清
标签:
文化 |
分类: 本房资料 |
廣東古村落——陽江北桂村
趙國清編輯
宋詞古韻今猶在百年經脈一水牽
北桂自然村屬於陽江市陽東區新洲鎮北桂村委會,位於新洲鎮東北部,與恩平市橫陂鎮交界,離鎮中心約18公里。北桂村由宋太宗長子漢王元佐之後、十世祖趙必鎏公於宋末元初所建,距今有732年歷史。北桂村民以前清一色姓趙,如今以趙姓為主。
700多年過去了,北桂村村落古風依然。今年2月18日,一條關於古村落評審的官方新聞,撩人耳目:“經省文聯和省民協等部門評審,新洲鎮北桂村被評定為第四批廣東省古村落。”
“近年來,陽東區註重保護古村落文化遺產,努力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古村落。該區的北桂村歷史悠久,保持著較為完整的古體建築,村場設計風格獨特,建築結構精美,頗具特色。兩村分別有古色古香的巷道,有氣勢不凡的雕樓群,有工藝精湛的畫棟雕梁,受到評委們的一致稱贊。”
松林竹海 山青水秀
北桂村源於水,靈於水,活於水,盛於水,水是北桂村的靈魂。北桂河發源於雞踢坑山,由南向東,經恩平匯入鎮海灣,流域面積達100平方公里,在北桂村範圍內有77平方公里。北桂河滋養了北桂人,河兩岸經日復一日河水的沖刷、年復一年泥砂的堆積,形成平整開闊的平原,土質疏松肥沃,是新洲鎮的主要糧食產區之一。
在北桂河畔,是一片嫩青色、墨綠色的竹海,茂密的竹林在日照雨淋裏長青,充滿了蒼勁勃發的生命力。竹子高低錯落,與山石為伍,與流水為伴,行走其中,腳下的泥土混著落地的竹葉,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松松軟軟似故土的記憶。
沿著河岸一直走,兩旁高大濃密的竹林,遮掩了頭頂大片天空,陽光正盛,透過縫隙照進,一點兒都不覺得熾熱。行走在竹林裏,倘若無人領頭,大約很快就迷路,大路、小徑都是差不多的,路邊也沒有標誌或記號。有時遠遠看到竹叢擋住去路,心裏想著到盡頭了,可走到面前,竹叢卻又似機關般移開,另一條路逕又出現了,頗有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http://s10/mw690/001pjlA2gy6XSmA2TTba9&690
http://s6/mw690/001pjlA2gy6XSmGQ8Dje5&690
http://s9/mw690/001pjlA2gy6XSmIjNZS28&690
http://s15/mw690/001pjlA2gy6XSmMFzCSee&690
http://s10/mw690/001pjlA2gy6XSmVxv2pd9&690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鏡頭下的北桂村,古樸的青磚古屋,斑駁的花鳥浮雕,還有上世紀初期的西洋風格碉樓,村後的大青山、村前的大池塘,一個錯落了歷代風華的古村場,夜以繼日地吮吸著緩緩東流入海的北桂河之山靈水秀,繪就了幾百年古北桂眼前的一片恬靜、祥和的田園古風。
暖陽徐瀉處,從古屋的巷道裏偶爾走出幾位耄耋老人,再從發酵似的禾草堆裏蹦出幾個小孩子,任性地把那只值了一夜班的小黃狗趕到了老人跟前喘著斗粗的氣息葡匐著,與那雙慈祥的老花眼久久凝望……
“東水北桂趙,西水上洋姚”。這句陽江民諺說的是,明清時期,趙是北桂的大姓,北桂趙氏與上洋姚氏兩姓,是當時陽江的兩大名門望族。陽江北桂趙氏,乃宋朝皇族、宋太宗長子漢王趙元佐之後。據留存的趙氏族譜記載,一世祖至四世祖居住於汴梁,即今河南開封,五世祖修武郎士聰公開始南下,後世幾經遷徒。九世崇垓公是南宋進士,曾任端州、康州、南恩州等三州知州,後定居南恩陽江喬馬四圖官山(今新洲鎮官山一帶),十世祖必鎏公於宋末元初遷入喬馬一圖北桂建村定居。直至今日,“北桂趙”傳承了二十五代,已有732年(1283-2015)歷史。而“趙鉉書室”則是為了紀念二十四世祖趙鉉公,於1938年建成,作為公族活動場所。北桂村雖隱於新洲深山,但趙氏後人卻靠著村前的北桂河這條航線,將貿易做到了江門、廣州等地,造就了“北桂趙”的世代繁華。
http://s11/mw690/001pjlA2gy6XSn4e1Auca&690
http://s9/mw690/001pjlA2gy6XSn9SfcQ58&690
http://s9/mw690/001pjlA2gy6XSniSSJW88&690
http://s5/mw690/001pjlA2gy6XSnkW7mQ34&690
http://s1/mw690/001pjlA2gy6XSnnXwyc80&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