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雪涛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

标签:
艺术赏析 |
分类: 艺术大师 |


摘要:
关键词:艺术风格;小写意
一、王雪涛先生的作品风格
二、王雪涛作品的色彩运用
他笔下的牡丹、牵牛等花卉,娇艳之中更见风骨,无论大幅小幅,丰富微妙的色彩总是让人赏心悦目。纯用水墨作画,固然是一种表现形式,但从历代流传下来的作品看,这样的作品并不很多。以花卉为例,远的且不说,从赵之谦到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黄宾虹、张大千,他们纯用水墨表现的作品其实是很少的。纯用水墨固然有独特的形式美感,但是若因此而对色彩的丰富而不可替代的表现力置若罔闻,则不免狭隘。“海上画派”善长设色毋庸赘述,其他如“岭南画派”、“长安画派”等,在设色上的成就也是有口皆碑的。王雪涛对色与墨一视同仁,不管画面以水墨为主还是以设色为主,都能色墨辉映,偶尔纯用水墨,也有五色斑斓之致,这才是真知笔墨的大手笔。
三、王雪涛作品的表现手法
王雪涛笔下的花鸟有一种“活泼泼地”特色,灵动、富于情趣,生命力活跃。疾飞的小鸟、举臂的螳螂、鸣叫的草虫、戏水的鸳鸯、起舞的仙鹤、欲斗的公鸡,都是动态的、活泼的,显示着蓬勃的生命存在。在他的作品里,极
极少那类冷寂的、懒洋洋的情态。中国人的自然观,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不像西方人那么强调人与自然的对抗,人对自然的征服。在中国人描绘自然的作品里,总有一种亲切的人生和人情的味道,而绝少西方绘画里面对神秘自然的那种无边空漠感,或者对于猎物的残酷掠取的欣赏。唐人诗句有云:“一草一木栖神明。”这神明不是人格神,而是跳跃、婉转的自然生命的律动。但中国花鸟画在这个总特色之下,又各不尽同。一般工笔作品,作家作品多注意于自然本身的情态,一般写意作品,多借自然物寓寄主观情思。王雪涛继承了画家画的传统,又吸收了文人画的表现技巧,但不喻寄象征——即便他在蒙受政治冤屈时期,也从不像古代文人艺术家那样,借笔墨以“吐胸中块磊”,而依然衷情于对自然对象、生命情态的精心刻画。譬如他画雄鸡,就不借以喻比什么观念、愿望,鸡就是鸡,就是招人喜爱的、充满活力的家禽,画家的感情,就注于其中,观者从对象的活跃生命中,可以引发出对生活和生命的自我意识。
四、
文人画提倡“宁拙勿巧”,突出一个“拙”字。我们所熟悉的金农、吴昌硕、齐白石的作品,也都强调“拙”的造型与用笔。“拙”易“生”,“巧”易“熟”,“拙”易“雅”,“巧”易“俗”,这是大家都熟悉的道理。但“巧”并不必然地导致“熟”与“俗”,“巧”与“拙”也可以转换与互用,恽南田的没骨花也属巧的一路,但也很高雅。雪涛在特别的时期、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创作的某些作品,想求得“雅俗共赏”的效果,或巧得有些过,或色彩之浓艳近世俗,但总的看,他的作品还是“巧中见拙”的。这个“拙”,主要体现在他用笔的圆中见方,墨色的沉着等。这种用笔用墨的特点,也体现于他各个时期的作品。
后一篇:中国花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