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建明大师橄榄核雕简介

(2014-12-24 09:17:29)
标签:

天石王成先生

分类: 艺术大师

                '></A><WBR></P> <DIV><FONT style='FONT-SIZE: 32px'><STRONG>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天石王成先生、大师周建明先生</STRONG></FONT></DIV></STRONG></FONT> <P><FONT style='FONT-SIZE: 24px' color=#ff0000><STRONG><FONT color=#000000> <wbr> <wbr> <wbr> <wbr>  <wbr>中国当代核雕大师周建明先生最有影响力的<FONT style='FONT-SIZE: 24px'><STRONG>雕刻大师</STRONG></FONT><FONT style='FONT-SIZE: 24px'><STRONG>之一</STRONG></FONT></FONT></P> <DIV><FONT style='FONT-SIZE: 32px'><STRONG> <wbr></STRONG></FONT></DIV></STRONG></FONT> <P><FONT style='FONT-SIZE: 24px' color=#ff0000><STRONG>什么是核雕?什么是橄榄雕?简单地讲,在果核上进行雕刻,称为核雕;以橄榄核为原料进行雕刻,就是橄榄核雕刻。<BR>橄榄核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上对核舟的记载比较多。明末魏学洢有《核舟记》一文,记述艺人王叔远用桃核(实际上是橄榄核)雕刻的一件工艺品:“东坡泛赤壁” 核舟。此舟船头坐三人,苏东坡和黄鲁直相倚看书;佛印和尚仰望远处。船尾有船夫两人;船上有八扇窗,开关自如。雕刻精致入微,人物神态逼真传神,“而计其长,曾不盈寸”<BR>继王叔远以后,清代顺康年间,有“姑苏金老”也以雕核舟闻名。其后,雕核“鬼工”杜士元和陈祖章等人在“东坡泛赤壁”核舟的基础上又有发展,船上人物增加为七人,舟底还有苏东坡整篇《后赤壁赋》,将微雕艺术融入其内,增添了艺术含量。<BR>民国年间又涌现了吴县光福殷根福,苏州董兰生等一批高手,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核雕技术。<BR>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吴县光福的舟山村创办了橄榄核雕工艺厂,须吟签、钟元庆等一些核雕高手带传传艺。目前该村己发展成核雕专业村,从业人员已近千人,年耗橄榄核原料在二吨以上。作品题材有人物类、动物类、风景类及核舟类。其中核舟和风景作品的雕刻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核舟的难度主要体现在船上人物的开相较难,以及船窗雕刻的精度和安装较难。风景类作品在构图上以景为主,往往以亭子、假山、树林(或竹林)、小桥、人物同时存在于一体,而亭子和树林(竹林)的表达难度较大。<BR>橄榄核雕艺术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从事橄榄核雕主要有苏州、广州、天津等地。苏州地区的核雕水平较高,以精致细微享誉全国。舟山村的核雕产品畅销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并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地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对核雕艺术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核雕精品己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由上海市政府承办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每年11月份举行。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古老的核雕艺术将会迎来更好的明天。</STRONG></FONT></P>

传承谱系

 

    殷根福(已故),吴县舟山村人,苏州地区橄榄核雕名师,“光福核雕”祖师。
    须吟笙、钟年福,吴县舟山村人,当代核雕名家,二人早年均师从殷根福;朱耕原,吴县舟山村人,原舟山工艺厂技术厂长,本人师从朱耕原。
    1975年-1978年,我在光福舟山工艺厂学艺期间,须吟笙、钟年福为厂内技术骨干,当时舟山工艺厂集体培养学徒,我除得到师傅朱耕原的全心培养外,同时得到须吟笙、钟年福等核雕前辈的悉心指教。
    随后在南京师院读书期间,仍坚持课余雕刻。毕业后继续钻研,技艺水平不断提高;除继承传统题材的雕刻外还努力创新。至今从事核雕已有34年,从未间断。

 

个人技艺特点:

 

    1. 作品题材广泛,涉及人物、动物、花鸟、核舟、风景园林等类别。
    2. 作品造型灵活、布局合理。

    3. 线条清晰流畅,表达细腻。部分作品将人物雕刻和文字雕刻相结合,具有较高的文化含量。
    4.技法运用全面,圆雕、浮雕、镂雕均能熟练运用

 

个人成就:   

    30多年来我痴迷核雕,辛勤耕耘,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多次获得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奖;艺术业绩被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并入编全国性工艺美术刊物。2005年3月,中央电视台摄制我核雕操作片在《每日农经》节目中播出。
    从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我涉足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杭州、厦门、深圳等城市开拓市场,为当今国内核雕市场的形成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另一方面,我倾注大量时间和精力,培训传艺学徒。近几年来写作文章在艺术网上刊登或参与学术交流,积极传播核雕文化。
    2005年以来,我获得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首届苏州民间工艺家”、“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首届“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等荣誉称号。现我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吴中区民间工艺家协会常务理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