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磅礴的著名画家崔辉/ 戴则文

标签:
财富人生 |
分类: 艺术大师 |
山东画院艺术顾问、山东省文史馆馆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员。
崔辉体彪悍,性憨厚,擅大写意花鸟画,心善好友。崔辉每携徒一群回莱州万芳院崔辉艺术馆,便鸟欢叫,花增艳,似乎与人同呼,崔辉的口头禅“好啊”....万芳院里一片欢笑
。
崔辉在故乡莱州创建了万芳院崔辉艺术馆,为家乡、为社会做了件大好事,功在千秋。
崔辉是个爱乡的赤子。他常说:“能在家乡建个艺术馆,闲时带徒传艺,更多地贡献家乡、奉献给社会就好了”这个愿望,多年来不时涌上他的心头,新世纪伊始,他便决定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上,创建了这个万芳院,崔辉父万芳,以父命名之。
万芳院内,树绿花艳,松竹吐翠,石榴如火,杨柳如烟,海棠、梅花、木槿、月季、樱花、百日红、玉兰、玉簪、芍药、牡丹、藤萝、凌霄等,四时花木竟放。莲花池内,睡莲、荷花次第开放,云影浮池,鱼翔浅底。那几嫩竹,是崔辉亲自所栽,嫩绿可人。院落不大,小巧玲珑,步移景换,景色怡人。
张彦青、张鹤云、魏启后、刘雯等十几位著名书画家的题词,都隽刻于黑色花岗岩上,镶嵌于院内墙壁,更为万芳院增色。原省文化厅长宋英题词“万花竟放,芳菲满院“,段老题赞万芳院曰:“秋翁举斛邀郑公,万芳千纷绕云峰,幽院更堪销魂处,磅礴笔墨动古城。”的确如此,崔辉自建万芳院以来,既在此举办画展,又挥毫泼墨,使莱州古城翻滚起新的书画热潮。使人陶情怡趣,给全市人民美的享受。
崔辉的愿望实现了。每年他到万芳院三四次,每次都带一些徒弟。每当作画时,都把徒弟叫到跟前,站在画案前后,他边画边讲。藤萝,先画藤条,舞动大笔,顺、逆、拖、侧、转、提、、、各种笔法,边说边做。讲藤的整体布局和乱中有序,讲疏密,讲墨的浓淡、干湿、焦润,讲题字、落款、押章,并一一示范。在万芳院里,他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人画具老,气势更雄,鸿构小品兼备,并连续搞了两次大型画展,对莱州的文化艺术生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于2004年举办的师生书画联展,也收到了颇多的赞誉。其弟子马奎兄弟画的《雅逸》、王永春的《竹之传神》、郝兴春画的《风骨》、韩兰生画的《情趣》、宝元画的《动态质感》、宋全胜画的《神韵》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获得了好评。
观众写到:“万芳院里春意闹,草长莺飞八哥叫,师生联展书画好,莱州艺苑头一遭。姹紫嫣红撩春意,墨香飘飘醉春倒,万芳院里春不老,万芳院里春光好。”这就是人们对万方院书画活动的感受。他看到弟子的画笔墨大进,格调高雅,使他精神一振,兴奋不已,决心把自己毕生所学悉心传授给弟子,让师徒并驾展翅飞翔,一个老画家的爱徒之情充溢心中。
现在的崔辉,人虽古稀,但体顽健,日有茶酒,夜有好梦;院有松梅竹,室内书画香,人在盛世心不老,以艺娱岁传带帮。他常说,我现在才38岁(心态),还可大干一场。它创建的万芳院,是给家乡人民创建的一座艺术殿堂。正如朱学达先生题词所说:万芳院,万古流芳!
由于受家庭的影响和熏陶,幼年的崔辉便爱上了书画艺术。曾祖父、祖父皆善书,其父一生执教,爱写爱画。在济、青工作的伯父崔希令、三叔崔荫青、四叔崔岩,皆以画为乐。幼时他见到家中珍藏很多的字画,有的是前辈们的朋友相赠,有的是父辈们的作品。他四叔当时在青岛印染厂搞设计工作,专长于画,对他影响尤深。四叔就是他画鹰的启蒙老师,每次四叔回家,都在屋里画画,花卉、鲤鱼、蔬菜等跃然纸上,这让崔辉对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他家西南院子里有一间书屋,内有祖辈、父辈写过的字和所读过的书。放学后,崔辉便一头钻进书房,翻阅、临摹、写写画画,这小书屋成了他在画中遨游的天地。逢年过节,他也挑出一些自己的画稿挂满堂,让家人欣赏,不知不觉走上了绘画的道路。
1948年末,济南战役刚结束不久,崔辉便随三叔到济南学徒。1950年又调入济南百货公司任营业员。由于从小在书画环境中成长,崔辉有能写会画的基础,到百货公司后,很受领导的器重,很快就被安排作橱窗设计工作。领导还经常安排他去搞商业展览,这对他的书画创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提高它的艺术水平,1953年,领导让他参加了关友声、黑伯龙等前辈组织的济南书画研究会,这对他来说,真如渴骥奔泉。由此,他日夜不停,晚上怕影响别人休息,他就用报纸蒙灯,遮住光线,自己焚膏继綹,刻苦学画。困了,就地而卧。有时领导来看见,给他盖上被子,催他休息。在前辈们的关怀、指导下,加上他的刻苦努力,其书画水平很有长进,赢得了前辈们的喜爱。后经朱象卿先生介绍,拜了岳祥书先生为师,才开始走上了书画“正道”。
后来,经卢坤峰先生的介绍,崔辉又南下杭州拜会了潘天寿、吴佛之、诸乐三,并北上首都求教于李苦禅、王雪涛、许麟庐、崔子范等老前辈,并有幸成为许麟庐先生的入室弟子。
崔辉对每位前辈的画都认真学习,悉心钻研临摹,在学习研究绘画技艺的过程中,也把学习的视野深入更远的先辈,反复临摹青藤、八大、吴昌硕、齐白石等名家的作品,从中学习各家之长,在融汇吸收。如许老的遒劲奔放、酣畅淋漓,形神兼备的画风,以及浓淡兼施之精、干湿互济之妙、疏密穿插之巧的技法,都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吴昌硕画藤条的直曲犹为狂草,其敏简动静韵律之美,亦吸收在他的画中。他深得齐白石“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真谛,从师茧中脱出,意境大进,逐渐步入绘画堂奥之中,再加上他悟时自度,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逐步形成粗犷奔放,恣肆雄强,充满豪壮激情的大写意画风,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著名画家黑伯龙称赞他的画“胆大气粗,朴实生动”,著名书法家魏启后先生也给他的画“雄健憨厚,朴实自然”的褒奖。其老师许麟庐大师曰:“他的画,不仅恣肆、豪壮,而作画更难的,是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一点崔辉做到了。”
花鸟画之妙,奇妙在寓兴于自然物。主要靠自学入门的崔辉,除了研习各位大师的画作外,还特别重视生活积累,师法自然。年轻时他经常到公园去写生,素描各种禽鸟的瞬息动势,再经千锤百炼的反复实践,光他笔下的鹰和八哥,何止是千遍万遍底下功夫,所以画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一挥而就,瞬息就可创作处具有自己特色的艺术形象来。别看他用数笔画出的《柳树八哥》,那可是他极得造化之神妙的作品。能画出如此神妙的佳作,那可不是一日之功。八大大写意花鸟画,其用笔之简练,别绕姿态,生趣盎然,独辟蹊径,开一代新风,这是画坛公认的。此外,崔辉又学习了八大画的精炼之笔,经过反复研究和练习,再用笔上也追求一个“省”字,最后达到寥寥数笔,则气韵生动,寄意深邃的境界,你看他粗大的笔画出的柳树上,只有两三条翠叶柔枝,一对八哥立在干上相对而语,其笔精墨简令人叫绝,自是圣手所为。由此,就可以看出他妙造自然身孕的真功夫来了。所以,他的《高瞻远瞩》的鹰和《藤萝八哥》、《柳树八哥》都达到了笔简意蕴,超神明的境地,被世人称“三绝”。省政协书画之友社秘书长张学仁先生曾这样赞扬他画画的功夫;”勾勾抹抹几分钟,柳上八哥鸣数声,旁观不费吹灰力,画家已是半世功。“我觉得这是深得画家之三味深邃的实话了。
崔辉喜欢画鹰,自幼就跟四叔学画鹰。
小时候,他看见藤学宝玩鹰,就追着看。藤学宝家富,好玩,养着两只鹰;一只拍鹰,一只抓鹰。当鹰看见兔子后,拍鹰先冲下,将兔子拍昏,兔子未及反醒,抓鹰便迅速将兔子抓起。这一些,都尽收崔辉眼底,也撞击着幼年崔辉的心灵。鹰,雄健勇猛,高瞻远瞩。他爱上了鹰,赞叹着鹰的这种精神和姿态。他说:‘我要画鹰。“到后来,越画对鹰的认识越深刻,觉得鹰高瞻远瞩,雄视百代,俯瞰人间,搏击万里的浩然正气,是我们民族之大义,国家之魂魄的象征。所以,画鹰占去了他画画的许多时间和空间。
于是,在他笔下有高瞻傲立于虬枝的立鹰,有气势雄伟、搏击长空的飞鹰,有聚于峭岩虬枝的各种姿态的群鹰,鹰成了他画的重要内容。他的鹰也越来越传神,硕大的身躯,舒展的脚爪,都显示出一种力量和信心,越来越具有震撼力。
饮酒,是崔辉的嗜好。饮酒作画是崔辉的特色。他常常笔借酒兴,人趁微酣,驰骋恣肆,挥洒自如,乃成得意之作。曾被魏启后先生称之为“醉鹰”的故事,亦为熟悉着尽知。在他创建的万芳院崔辉艺术馆中,就有一幅李景上将书赠的匾额,题为“渤海醉鹰”四个大字。崔辉将其悬挂在崔辉艺术馆的楼上,与他老师许老的“云峰庐”匾额相对,也足见崔辉对“醉鹰”称号颇为心仪了。
崔辉画鹰,不管立、蹲、飞翔、搏击、皆取奋进之姿,昂扬之态,一往直前。他说:“年轻时我碰到过许多困难,但只知奋进,不知气和萎靡。”这就是崔辉的精神,是他的鹰之深髓。1988年,在加拿大举办的一次“当代中国传统画展”里,崔辉的一幅《高瞻》的鹰画,就格外引人瞩目。里贾纳艺术馆的馆长安德鲁、欧寇著文评论说:“矗立在高处的巨鹰,表现了崔辉认为中国在当今世界所处地位举足轻重的思想,那鹰之高瞻,象征着中国多外部世界与未来的向往与探索;刚劲直挺的羽毛,被有力的几笔画出,显示了力量与信心,体现着画家博大的胸怀。”真是一语中的!崔辉画鹰的意蕴正在其中。
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邀崔辉去西藏厅作画。他舒展双臂挥大笔,刷刷几笔,一只展翅的雄鹰,搏击长空腾飞而起,并说“西藏人民要腾飞。”听了崔辉的话,看着腾飞的鹰和眼前这位身材魁梧的山东大汉,阿沛‘阿旺晋美副委员长高兴起来,赞誉说:“你真是崔老鹰。”由此,崔老鹰的名字,便叫响了省内外。那一次,他为西藏厅画了《雄鹰腾飞》和《高瞻远瞩》二幅画,为西藏人民做出了贡献,也成为他终生难忘的记忆。
在山东省首届艺术节的书画展览会上展出的《群鹰图》,是崔辉近年妙得自然的佳作。这幅巨构画的是在一望无际的海滨岩石上,雄踞着“栖息山海之隅,搏击天地之间”的十只各种姿态的鹰,描述了九只形态各异的鹰欢迎着一只由远处飞来的即将着陆的鹰。这幅画不论在省内展出,还是1993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的展出,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画家借群鹰依偎相傍,欢迎着归来即将着陆的一只鹰,来体现祖国人民的团结和期盼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力量的情怀,将群鹰赋予了寓意深刻的主题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这是他对鹰由单而群的再创造,创造出新的旨意和内涵。作者的情怀和爱国之心,亦溢于画外,其情其景,不是亦可见崔辉本人也俨如一只雄鹰矗立虬枝高瞻远瞩吗?
崔辉画鹰取得了成就,他本人也成了在新世纪翱翔苍穹的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