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访谈”2011年度全国十大当红女画家---索雨红作品展
标签:
艺术赏析财富人生 |
特邀美审嘉宾:陈佩秋
《白石溪边自结庐》
《王蒙笔意》
《草堂听泉》
《处士风流水石间》
《深柳读书堂》
《世外衣冠存大朴》

《和气春生惠流万有》
《凌云写生》
《古怀言外得》
纤细一支笔
中国当代女画家之索雨红作品赏析
雨红出生于秦岭脚下的炎帝故里——宝鸡。宝鸡又称陈仓,是我国周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著名的青铜器之乡。生于斯长于斯的雨红,自幼深受父亲的熏陶和影响,钟爱绘画,怡情山水。在完成四年专业的理论学习后,遍访当地前辈名流拜师学艺,学习山水画。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长安画派的绘画风格对雨红的影响无疑是显而易见的,注重写生,画风质朴苍雄,笔墨厚重朴拙,是这一时期雨红在艺术上的追求。经过大量的写生锻炼和对古画的临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使得雨红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自然的多姿多彩,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无以穷尽!何如我们仅仅靠几种所谓的风格能够表现其一二呢?泼辣率意的构图方式,纵横恣肆的结构变化,酣畅淋漓的笔墨语言这种硬朗绘画风格,自然少了些灵秀与温润,缺少秀润则势必缺少情趣和意味,不安于现状的雨红开始在更广的领域,更大的范围追寻着答案。她北上南下,东进西去,历游祖国名山大川,广交同道。2006年更是考取广西艺术学院山水方向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画家阳山教授研习山水画。真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学习,丰富的不仅仅是雨红的专业理论知识,
也开阔了她的视野,积淀了其自身的艺术阅历。
在作品的创作上,已不在单纯地强调笔墨的朴拙与厚重,而是开始关注南北不同画风的交融与并蓄。率意的书写性用笔、丰富的笔墨语言组合、刚柔相济的画面格局,集南北画风格于一体的效果开始凸显出来。画面中既有劲拔老辣的夺人之势,又有淡墨轻岚、温雅柔润的清淡之感。在此基础之上,雨红思考的也不再是简单的南北画风的组合问题,她在思考着形成画风背后的文化背景。地域不同,决定习俗的迥异,而习俗的迥异,又必然形成文化上的差异。找到了画风形成的背后原因,雨红开始关注不同地区间在生活习惯以及文化上的差异,以求在艺术风格表现上的鲜活和真实。
她作品大致分为四类,一类是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时的临摹之作;一类是近年的写生之作;第三类是小品;第四类为近期创作的作品。雨红的临摹作品,再现的是她在攻读研究生阶段的研习成果和水平。通过画面,除了可以看到她扎实的基本功以外,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她对古画的临摹,早已超脱了一般意义上的临摹。她是在超越时空,用自己的画笔与古人对话。在她心里,再现的是古人作画时心境和状态。她的临摹作品追求的已不再是形似,而是神似,这一点她做到了。对于写生的重要性,雨红既清楚于心又常付诸于行动。重视意境的把握,是这些作品的一大特点。在造型的塑造过程中,作品通过黑与白、浓与淡、虚与实、疏与密、大与小、粗与细的对比,平添了情趣和韵味,从而也使得‘物象’到升华。真所谓自然山水与画家心中之山水交融与融合。作品的另一特点,就是画面的经营十分讲究。开合有度,疏密有致,疾缓得当。凡此种种,节奏上的变化更容易使欣赏着在欣赏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
在她的作品中,南北的融合早已成为一种自觉,苍茫中不乏灵秀与柔润,恣纵里充满了秀雅与含蓄,这些已成为她特有的画质。她的成功得益于她的两位恩师。一位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著名画家翟晖先生;一位是广西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阳山先生。相信她,随着人生阅历和对生活感悟的增加,对中国山水画追求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境界的理解,也一定会不断加深。我热切期盼着索雨红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索雨红艺术人生
“杨华访谈”2011年度全国十大当红女画家---索雨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