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

(2009-10-28 23:40:20)
标签:

合成谬误

fallacy

of

composition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是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对于部分来说是对的事情,对于整体来说也是对的,这一错误的概念就是合成谬误”。在经济学领域中,十分肯定的是:微观上而言是对的东西,在宏观上并不总是对的;反之,在宏观上是对的东西,在微观上可能是十分错误的。对个体而言是正确的事情对总体而言可能未必正确。如果不了解这一点,一个人就很容易掉进合成谬误的陷阱。

 

在日常生活中,合成谬误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只有一个家庭购买轿车会大大方便出行,而当所有的家庭都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之后,道路上可能车满为患。最典型的例子是露天剧场中常常出现的情形:一个人踮起脚尖看戏,可以比其他人看得更清楚。但这种行为会引发其他的人都踮起脚尖看戏,其结果不仅是大家仍然看不清楚戏,而且每个人都要额外付出踮脚看戏的成本,从而导致整体福利和个体福利的下降(大家都变得更难受)。有聪明人会搬来高凳子坐着,其个体福利显著提高,但这也会让大家纷纷仿效,于是大家又都看不清戏,而且每个人都付出了搬来凳子的无效成本。这时又会有人聪明地想到站在高凳子上看戏,但同样也会引来所有的人都站在凳子上,个体的成本又会增加(必须踮脚站在高凳子上),整体和个体福利显著减少。


可见,某一个体如果陷入了合成谬误的思维怪圈,危害非常之大。因为,总体福利的下降必然最终反作用于每一个体,使得个体的福利水平下降。日常生活如此,企业的战略决策也一样。露天剧场上出现的情形是一个关于中国企业低水平过度竞争的寓言。在这个寓言里,扮演关键角色的是个体的聪明和理性。正是由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都具有理性选择的能力,才最终出现了整体的愚蠢和非理性——以更高的成本和代价获取更少的福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