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诗报》往期目录

标签:
文化诗人中国人民大学太阳石诗歌 |
分类: 出版(发表)消息 |
zgcno59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社团,微信纯文学期刊,兼举办一系列线下文学活动,以及编印纸质版读物《慢读》。相信文学不老,坚持笔耕不辍。
2005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人大诗报》第一期发行,该诗报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主办,由著名诗评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光炜和著名诗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家新担任顾问。指导老师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张洁宇,主编为何不言、杨庆祥。
2005年4月5日第一期
目录:
《人大诗报》第一期创刊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诗人诗展
陆源的诗
顾诚的诗
暖暖的诗
何不言的诗
戴潍娜的诗
周巧的诗
彭敏的诗
谭彦德的诗
曹帆的诗
张宇博的诗
任牧的诗
王怡波的诗
创刊短文两篇:
太阳石:拒绝反光
——《人大诗报》创刊
何不言
太阳石:森林的儿子、太阳的儿子,在地下生长,在阳光下燃烧。
白天,太阳石从无到有,从有到无。
深夜,我们看见月亮巨大的反光。白昼深居太阳的中心,在深夜我们只看见月亮的反光。
在月亮的反光之中,虫鸣渐渐熄灭。一次日出,就是一次春天。
在月亮的反光之中,飞翔就是无限靠近一块巨大的、半透明的玻璃。
当我们经历漫长的旅途,回到原点,我们看见了太阳石。
太阳石,亲近被遮蔽的土地,亲近所有纯质的植被,火焰静静盛开,在白天,在黑夜,静默、独立的完成它的一生。
一点感言
程光炜
人民大学的一些学生诗人将办《人大诗报》,要我写点什么。借此机会表示祝贺,也算我写此文的主要意思了。
在八十年代,人大学生诗人中曾出现过程宝林、杨榴红两位,他们在全国校园诗人中很有些地位。之后似乎有些沉寂。九十年代末,又有一些新的诗人涌现出来,他们举办的人大诗歌节,在海淀高校,乃至在北京诗界都颇有些名气。我知道,不少当代著名诗人都来过这里,或举行讲座,或朗诵自己的作品。在我看来,在这所以人文社会科学著称的大学中,如果没有诗歌,是很令人遗憾的。
在《人大诗报》创刊号发表作品的青年诗人,有的我早熟悉,间或还有一些来往,有的是我的学生。他们的诗,显示了十分先锋的眼光和艺术趣味,代表了当前学生诗歌创作很高的水平。但我仍然认为,一所大学的诗歌创作要想在国内真正产生影响,处在较靠前的位置,不能将自己孤立起来,闭门办报;而应该与当代最好的那些诗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对当前诗歌创作的状态,也应该比较了解。诗与小说不同,它首先是在“小圈子”中成长的。顶尖的、最好的那些诗人和批评家,都曾存在于各种“小圈子”中,然后才在读者中产生权威性影响。我的意思是说,人大学生诗人要有“高度”,要有“冲刺”意识,要站在很高的境界上,思考和写作,并把自己的创作真正融入当前最好的那些诗人的视野中。同时,诗歌始终是与“权力”联系在一起的。一张诗报如果办得一般,如果只发自己人的作品,而不发表别的诗人的作品,或是仅仅满足于现有水平,而没有更大的艺术野心,那么,它就不会真正在诗人圈子中产生影响,受到关注。同样道理,假如这张诗报办得很有水平,变成不仅仅是一所大学的诗报,不仅仅是几个人的诗报,而是国内最优秀的诗人的“诗坛”,是一块不可或缺的诗歌阵地,人人都以在这张诗报上发表作品为荣,那它才可以说是具有影响力了。
任何事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我愿意用以上的话与这些年轻的朋友们共勉。当然,更希望他们成为真正有眼光、有气魄和艺术趣味的诗人。
2005.1.4
2005年11月30日第二期
目录:
第一版:重点推荐
十七楼的诗
梅笛的诗
第二版:永不封冻的窗户
周瑟瑟的诗(三首) 北京
乙一的诗(三首) 广东平远
梁雨寒的诗(一首) 北京外国语大学
晋力的诗(一首) 北京大学
方文竹的诗(一首) 安徽宣城
谭延桐的诗(一首) 广西南宁
枫非子的诗(两首) 安徽六安皖西学院
野川的诗(两首) 四川三台
何均的诗(一首) 四川绵阳
曾园的诗(两首) 湖北宜昌
仲彦的诗(一首) 湖南永顺
刘永涛的诗(一首) 湖北随州
第三版 同享一朵闲云 (2005年度人大诗赛专辑)
任牧的诗
张学振的诗
周巧的诗
苦瓜的诗
陆源的诗
金松林的诗
曹帆的诗
顾诚的诗
第四版 我们的地方没有伞(青年诗论)
王东东:语言的道场——诗与修辞、哲学和精神传记:一个历史性考察(节选)
2006年6月第三期
目录:
第一版 重点推荐
吴宝林的诗
北海的诗
第二版 永不封冻的窗户
曾德旷的诗(三首)
卜安的诗(二首)
周大强的诗(一组)
叶丹的诗(二首)
刘三石的诗(二首)
京花水月的诗(三首)
李晓泉的诗(二首)
沈秋寒的诗(一首)
李进的诗(二首)
涂灵的诗(二首)
取手的诗(一首)
第三版 高校诗歌选
周 巧的诗 中国人民大学
黄 茜的诗 北京大学
王东东的诗 河南大学
任 牧的诗 中国人民大学
庞 非的诗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郑开雁的诗 深圳大学
刘 胜的诗 河北建筑工业学院
麦 岸的诗 山东建筑大学
麦 烨的诗 石河子大学
张学振的诗 中国人民大学
曹 帆的诗 中国人民大学
崔 柏的诗 清华大学
师永涛的诗 广西师范大学
王 飞的诗 中国人民大学
野 人的诗 北方工业大学
弓 阳的诗 石河子大学
第四版 一个诗人被玫瑰覆盖:周瑟瑟
周瑟瑟诗三首
评论:
程光炜:从戏剧性的角度看
韩宗宝:词语中的玻璃(节选)
钱刚:行为的意义复述(节选)
2006年11月第四期
目录:
第一版:王家新:《“中关村59号”出现的意义》
“中关村59号”关键词:
——城市与乡愁 身体与物品 快与慢
第二版:杨庆祥的诗 陆源的诗
第三版:张宇博的诗 彭敏的诗
第四版:何不言的诗 杨庆祥:《先锋诗歌的历史和现状》
编者:黄云欢,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12级本科生
“中关村59号”是10年前人民大学中文系4位文学青年创立的诗社。10年后,我们继承其以梦为马、倚笔千言的传统,创办了这一微信文学期刊,希望以此激励大家读书思考,笔耕不辍。
欢迎一切勤于思考、热爱写作的小伙伴们踊跃投稿,投稿内容为文学原创作品(如诗歌、散文、短篇小说)和文学评论(书评、影评、剧评),投稿邮箱:no59@ruc.edu.cn。此外我们还将举办一系列线下活动,如读书会、观影会等,敬请关注!
欢迎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关注我们:
方法一:点击标题下“中关村59号”加以关注;
方法二:在添加朋友中搜索zgcno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