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地标中阳楼和落寞的皮影戏博物馆

标签:
孝义中阳楼皮影博物馆皮影戏台 |
分类: 穿越人文山西 |
孝义市因为煤炭而火,市区的情景和太原市也差距不大了。孝义的老城核心区尚存,这座古县的地标,就是这座瑰丽的木构建筑中阳楼。
此楼名气之大,周围的社区就以楼西、楼东来区分。楼下向四方发散出四条街道,街边建筑还均为老式平房。自北街进入,很远就看到中阳楼巍峨的样子了。
南向一檐挂“中和位育”匾,侧匾书“带汾水、襟霍山”。
南向二檐匾书“行孝仗义”,侧匾书“向南斗、衔衡岳”。
北向一檐匾书“光被四表”,侧匾书“控云朔、位中枢”。
北向二檐匾“纵览四宇”,侧匾书“倚太恒、拱北极”。
南北四檐下各悬一匾,为“中阳楼”三字,一楼南向檐柱上挂对联,上联“孝为人之本”,下联“义乃君之宗”。首字合起来即是孝义地名。
楼底存碑刻6通。据碑刻记载,中阳楼始于汉魏,元大德七年地震坍毁。后复建时间不详。清同治七年(1868)遭雷火,宣统元年(1909)重建。20世纪50、80年代也修缮过。时间过去了百年,得到修缮和保护的中阳楼好像正当盛年,外形方正,大气,器宇轩昂,又平淡内敛,整体结构的比例关系和韵律感把握十分得体。
只是过去的楼宇不仅有艺术功能,登楼观景,文人墨客纷纷题字留念,更实际的是,楼下就是县城里最核心的通衢。现在为文物保护,楼阁被围栏起来,只能从下观之了。
楼下的民国五年(1916)《建筑中阳楼并永安市场记》碑文载:“自汉唐西河设郡,孝义为一方重镇,车骑缤纷,商贾麋至,往来郡城者,多道出期间,然孝义虽郡城之保障,而平霍襟前云朔控后,久以为南北孔道,此中阳楼之命名所由起也”。
中阳楼正是古代汾河西岸交通大道上的一座地理标志建筑,未来也依然是孝义古文明的象征。
馆内场地有限,展出的皮影原物不多,但大多制作精良,保存良好。别看它们都安静的被安放在展柜里,一旦在熟练的艺人手上,则马上会成为活灵活现的艺术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