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西漫步  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2013-03-06 16:34:23)
标签:

北京西山

房山大石河

黑龙关

龙神庙

人文旅行

分类: 京西漫步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北京西部山区自关沟东南均属太行山系统,被统称为西山。但其范围又有大小之分。在城区视线可及的山峰是小西山,再其后的巍峨群山是广义的西山,或说大西山。大西山涵盖了北京郊区房山和门头沟的大部分。现在的国道109和108成为两地山区内部的重要交通线。在108国道房山段,基本上是沿拒马河支流大石河谷修建。高山峡谷尽显北国山地的苍凉气概。山势陡峭,很少有植被覆盖,行车在这条河谷公路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向斜和背斜的地质构造。只有在河谷低洼地散落着居民开辟的零星农地以及近年植树造林的成果。大石河谷地势险要,在北方山区也算得上水量充沛。这不得不归功于这一带看似高不可攀山区的岩溶地貌。石花洞、云水洞、银狐洞等名字让人想到西南深处的著名喀斯特洞穴。其实这些都属一类,只是规模不及而已。这样的地形条件下,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在有的地方出露成泉。有一处泉水正巧就在大石河床下,由此自然景观被人们利用,由此在附近形成为定居点,称黑龙关,后来出现了祭祀场所龙神庙。伟大的自然孕育了人类的繁衍生息。这一基本原理在这段河畔表现的平淡而质朴。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大石河干流上的这处泉水被称为黑龙潭。现在在河边看过去,水面明显呈现偏黑色,或许与河床岩石颜色有关。据有关部门的检测,泉水是从河道中多处岩石溶洞和裂隙中涌出成潭,自然也补给了大石河。日平均溢流量大于l万吨。水质为重碳酸—钙—镁型,水温13.5度。由此,这段水面显得开阔,水势平稳,而且在冬季很少结冰。这在冬季经常断流的北方河流中已不多见。在北京有三处黑龙潭,另外两处一在海淀,一在密云。密云那处是新开发的风景区,海淀那处也曾是祭祀求雨之所。而大石河这处也如是。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虽然水面上看不到泉水上涌的胜景,但村民放养的鸭子自由觅食,据说还有野生飞禽经常驻足。如此景色自然不会被我们的祖先忽略。我们在国道边下车,沿梯走到河边。去年721大水的痕迹还依稀可见。大约在10级阶梯处是洪水的最高点。如果是这样,在河上的水泥拦水堤早已经被淹没。河北陡坡上是就是著名的祈雨场所龙神庙。红墙倒影倒影在水面上摇曳着。地势所限,这里是背山面水东西三个院落,均是三合院。中间正殿是核心。现有建筑虽然都是20年来重建的,但院子中尚存一块最重要的历史见证——《大都房山县大安山创建黑龙潭庙记》碑。这块元代碑刻保存完好,立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翰林学士欧阳玄撰写。欧阳玄,《元史》有传,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后裔,是元朝中后期重要的文臣。元朝虽然是蒙古族建立的国家,但在国家体制上依然大批采用了汉地制度。尤其是中期以后汉化过程加速。元朝国家为表示正统地位,修前朝辽、金、宋三朝国史。欧阳玄就是这三部史书的总裁官。在清代官方公布的24史中,这三部虽然不是最佳,但也各有千秋。尤其是辽金两代,和元代一样都是北方民族王朝,这两部史书保存了当时的基本历史资料。欧阳玄还主持编撰四朝皇帝实录,编撰《经世大典》,这是部大型类书。明《永乐大典》就是模仿它而作。作为当时的走红的政治文臣,欧阳玄免不了被各地人请去写个序啥的,“海内名山大川,释、老之宫,王公贵人墓隧之碑,得玄文辞以为荣。”龙神庙这块碑记就是此类。碑刻中详细记载了当时政府派员来此地祈雨成功、建庙过程以及庙内规制。欧阳文笔简洁平实,正是我所欣赏的。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院内另一块碑是清重修碑。如今庙内正殿并排供奉龙神爷和龙神母,两侧是雷公电母等。在欧阳玄碑刻里没有记载供奉的主神还分性别。估计现在立的双神是清代重修后的样式。清雍正曾御笔赐匾“甘泽普应”,乾隆赐联“御四海济苍生,功能配社;驾六龙享庶物,德可参天。”可见清代时期这座山区小庙仍然和元代一样得到政府认可。当然现在殿前所挂匾额都是新做。东西配殿内是12生肖塑像,墙壁上有些道教内容的壁画,如老子青牛之类。制作粗糙了些。东院是求签处,可以找道士求取。西院是观音殿。这样道佛合一的小庙也恰是近代以来佛道合流的体现。西侧山坡上有座3米砖塔,顶部和北侧已损,无铭文可寻。应是晚近所做。再西侧几十米草丛中还有剩下一半的残塔。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人们在黑龙潭边祈雨由来很久。元代建庙后名气更大,清代以来定期举行二月初庙会。到时四周村镇的花会,大鼓、高跷会、中幡会等都来展演,十多里河岸上,好是热闹。小庙曾是圣米石塘的下院。在民国时期文人记载中多有此地游玩的记录。据说当时的京剧名角李万春杨小楼曾来庙前戏楼演出,想也是一时盛事。文革期间殿宇大部不存,只有钟鼓楼还在。小庙20年来逐渐恢复,当地又恢复了历史上的龙神庙会——酬龙节,每当二月龙抬头前后,有当地民俗表演等活动。虽不如历史上盛大,也算是部分恢复了旧貌。历史就是这样,曲折发展中,丢失了一些有新加上一些。但只要是符合人们的期盼,总是长存,虽然有代价有嬗变。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小庙对面的河南岸村落就是黑龙关村。有记载在村边还有若干泉眼曾经。现在的小村子因为修路曾经被拆除一些房子,但总体上仍然保留着旧时的样子。村子不大, 一条南北小街串起几十个院落。关于村名据说创始于唐末五代初在北京的地方势力刘仁恭父子时期。刘氏曾在大石河北面的大安山中建立山中宫宇,凭险自守。于是 选择在大石河上的黑龙潭处建关口把守。后来关口废弃,演化成村。据说至今在山中还有关口残迹。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现在的小村北口有座一间小殿,殿前一大槐树。殿门上书七圣神祠。小屋后墙是临时用砖头封堵上的,是否有壁画已经不清楚。侧面各有2尊单人壁画,看样子是一文一武,墙壁破损严重。山墙上也有众多裂痕。东西墙上尚存有壁画。看样子是晚清民国作品。上幅画面上确有云气之上的七个人物形象。下半幅的内容有上香、出行等内容。关于“七圣”有不同说法。有些地方七圣神祠供奉主神托塔李天王,其他是金咤、木咤、哪咤、杨戬、雷震子和韦陀,这是《封神演义》版。也有的供奉“七圣”以齐天大圣美猴王为首,包括平天大圣牛魔王、复海大圣蛟魔王等在内的《西游记》版。现在这个小庙东西壁上的人物好像还不是七圣的形象。或许原来是在北壁上有壁画,或许是有供奉的塑像。而东西壁上的人物图景则是白描作品,内容有上天仙人,也有日常生活。小庙房顶利用当地出的片岩,这在村里房屋多见。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小街里没什么人。有几处房子保存还不错。北边的孙家小院东西二进。只是东边房屋早年修路被拆。其他都是100年的老房,仍在使用。老屋子里是使用火炕取暖的。至今出风口还完好。地面是大片石,屋顶上也如是。这在房山山区是就地取材、比较普遍的建筑材料。另外一家是禁闭大门的李家,房子保存的更要好些,透过矮墙可以看到影壁上的雕花。小街南头是关帝庙原址,现在挂村委会牌子。还是村小学所在。老建筑剩下山门和南侧的钟鼓楼。山门券门石上有“嘉庆二十一年重修山门工告”样。小学的石碑和半块修庙碑并立。而蓝球场地边上的临时安置房,估计也是721水灾后的产物了。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和其他山村一样,小村里人很少,年轻人去城里了,老弱在村里坚守。老房子、老街道里显得冷清寂寞。如果不是因为偏僻尚未开发,这些旧屋估计早已不在了。现在的大都市周边,很多有点年头的老村落大多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侥幸存在着。
    黑龙关村和龙神庙因黑龙潭泉水滋补的大石河而兴。而100多年来,竭泽而渔的采矿导致山区环境危机,尽管已经开始进行生态恢复,但消除影响还需要许多年。21世纪,人们不需要再求龙神降雨了,但生存环境的好坏仍然不是仅凭人自身就可以决定的。
京西漫步 <wbr> <wbr>房山龙神庙-黑龙关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