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什么是物质?
物质的概念:
(一)、外延:所有具体事物的总称
(二)、内涵:
1、时间、空间、质量、能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些属性是随具体事物所处的环境变化而变化;
2、任何具体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和环境的其他事物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
3、没有空间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空间是不可思议的。
问题:
1、现代科学证明:地球有寿命,太阳系有寿命,银河系有寿命,超星系有寿命,......,有限的具体事物有寿命;那么,无限大的宇宙是否也有寿命呢?
2、现代科学证明:一个分子有寿命,一个原子有寿命,一个质子有寿命,一个电子有寿命,......,有限的具体事物有寿命;那么,无限小的物质是否也有寿命呢?
三、什么是认识?
(一)、认识的任务
认识就是依据已知的因果联系去探索未知的因果联系。
1、科学的任务:(个别→个别)就是依据已知的个别因果联系,去揭示未知的个别因果联系;
2、哲学的任务:(个别→一般)就是依据已知的若干个别因果联系,去揭示未知的一般因果联系;
3、数学的任务:(一般→个别)就是依据已知的一般因果联系,去揭示未知的个别因果联系;
一般的因果联系的含义;就是所有个别的因果联系的共性
(二)、认识的方法
认识的逻辑方法:
1、演绎逻辑: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种具有属的性质。
推理形式:
已知:A → P
联想:A ~
B(一般~个别)
推论:B
→ P
实验:B
→ P
式中:
→:示因果关系(或实体与性质的关系);
~:示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归纳逻辑:创始人是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属可能具有种的某一性质。
推理形式:
已知:A
→ P
联想:A
~
B(个别~一般)
推论:B
→ P
实验:
B
→ P
式中:
→:示因果关系(或实体与性质的关系);
~:示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3、创新逻辑:创始人贾长勤:2007年11月、2008年10月在河北省社科界联合会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杂志上发表论文《一个崭新的逻辑模式——创新逻辑》;《科学技术进化论》一书已对这一探索未知的逻辑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推理形式:
已知 :A
→ P
联想: A ~
B(个别~个别)
推论 :B
→ P
实验 :B
→
P
式中:
→:示因果关系(或实体与性质的关系);
~:示个别与个别的关系
(三)、认识的来源
人类的正确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人的正确认识,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四)、认识的检验
实践是检验假说(对未知因果联系的认识即推测)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也就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技术进化的道路就是一条实践(已知)→认识(假说)→再实践(检验)……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道路。人们就是这样以已知领域为依托,不断向未知领域进发的。这就是科学技术进化的规律。
参考文献:
【1】、贾长勤:2007年11月在河北省社科界联合会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杂志上发表论文<一个崭新的逻辑模式——创新逻辑>
【2】、贾长勤:2008年8月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跨世纪》(学术版)杂志上发表论文<一个崭新的自然哲学定律>。
【3】、贾长勤著《科学技术进化论》天方听书网,2009年4月发表。
欢迎朋友提出批评意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