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播种·收获----听钱志亮教授“谈孩子学习习惯养成”讲座后反思

(2007-06-21 14:29:27)
分类: 教育感悟
 

                         播种·收获

    ——听钱志亮教授“谈孩子学习习惯养成”讲座后反思

                    山西省实验小学    陈瑞婷

 

    带着对教育的困惑和虔诚,我们聆听了北师大钱志亮教授关于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讲座。教授从习惯是什么?小学生学习习惯是怎样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哪些生活习惯做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怎样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五个方面给我们系统的分析和阐述了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解开了我们低年级孩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遇到的许多困惑,老问题却给了我们更多的新思路,也让我们重新认识和反思着我们的教育。

 

感悟一:习惯培养要按层次进行。

    小学生习惯的养成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进行。

    作为家长老师都知道培养孩子的习惯很重要,因此就特别着急,总希望能一下子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具有所有好习惯的人,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父母也往往过于焦急,今天让孩子做这个,明天让孩子做那个,甚至不顾孩子年龄特点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带给我们的非但不能培养良好的习惯,还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情绪,抵触父母的要求也容易导致拔苗助长。我们应该在不同年龄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孩子在要求、水平、层次上也要有差异。

 

感悟二: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对孩子的要求要具体

    我们在培养孩子习惯的时候,总是责备他怎么总做不好。反思自己才发现是因为我们自己在对学生做要求和指导的时候,讲解的不够具体。因此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形象、直观、具体的提出孩子应该做哪些事情,要让这些要求对于孩子看的见摸的着。我想这就是钱志亮教授所提出的“回家八部曲”所折射出的思想。

    例如:父母要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不要总唠叨“你怎么这么懒”“东西怎么能随便乱扔”等话,何不妨给孩子规定明确的任务:

1每天扫一次地。2、每天叠自己的被子。3、每星期整理自己的书架等,这样孩子就可以按父母的规定去做了。

 

感悟三:家校共振  养成习惯

    培养良好的习惯绝不仅仅是家庭的事情。要取得效果,父母要及时和学校沟通、配合。这样才能达到家校共振,使孩子的好行为真正变成稳定的、自动化的习惯。也正是家校做好配合,才能更好的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否则,孩子往往在家一个样,在学校一个样。

   不要害怕和老师沟通,老师最不怕的就是有话当面说,最害怕的就是瞒她、骗她。更不要怕正确的教导孩子,孩子对的就要鼓励、帮助,错的就要配合老师教育,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一套,背着孩子的面一套,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埋怨老师、指责老师。降低了老师的威信,也就降低了父母自己的威信。

    在习惯养成方面,尤其需要父母和学校主动配合这是因为一个良好的习惯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不像教孩子1+1等于2那么简单。习惯的培养需要孩子自身知、情、意、行的良好统一,也只有家校配合,几方面力量一致、步调一致的时候,孩子才能有一个好的环境。

 

感悟四:必要的惩罚是习惯培养的辅助手段

    习惯培养过程中,虽然父母制定了某种规则,但孩子毕竟自控能力差,对习惯的认识未必那么透彻。因此犯错误是难免的。当发现孩子某些不良行为时,仅仅靠言传、身教、或靠对孩子的正面强化未必有效,很多时候,惩罚还是需要的。但我们容易走的一个误区,惩罚不是我们平日里表现出的简单的、拙劣的打骂。钱志亮教授提出的皱眉谴责、撇嘴谴责、瞪眼谴责、言辞谴责、剥夺心爱、忽视、隔离、取消特权、体罚等方式就让我们感悟到惩罚也应该是讲究程度和方式的。同时我也提出我的几点理解和建议:

   1、惩罚孩子的前提是肯定孩子,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尊重。2、平日要把您对孩子的要求讲清楚。3、要向孩子说明惩罚的原因。4、惩罚前后要一致,说到做到。5、惩罚不要“翻箱倒柜”、数罪并罚。6、惩罚对事不对人。7、惩罚要和奖励结合起来进行。

 

感悟五:习惯培养要避免随心所欲

    习惯的培养中有一种经常出现的问题是,父母常常根据自己的心情或者爱好培养孩子的习惯。一位父亲曾经发牢骚:“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写作业马虎,不爱干家务,我们根本管不了他,每次老师打电话反映说孩子作业太粗心,这样下去,以后会形成坏习惯,将来会影响考试成绩。我们回家赶紧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细心习惯的培养。可是,往往还没有效果,老师又“告状”了,说孩子不爱劳动,自己桌子下面老有脏东西,不爱打扫,还总是说别的同学扔的。我们过去在家确实很少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以内总想让孩子多点时间学习,听老师这么一说,感到问题严重,于是又给孩子安排一些家务。其实,我们真的很配合老师的要求,可是不知怎么,就是教育不好孩子。”

    这位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就存在盲目性的问题。父母配合老师是对的,但家庭毕竟是第二课堂,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要有自己的安排和步骤。建议家长在对孩子进行习惯培养过程中,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家庭习惯培养计划,当然,在提出培养内容的时候,父母可以征求老师的意见。

   

   最后还是用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一句话来与大家共享: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而我要在它之前加入我的最深感悟,那就是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教育方式是一种教育思想的外在表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