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的批判
(2009-03-29 12:59:16)
标签:
美国教育中国教育教育 |
分类: 见闻 |
批判性思维的批判
丹尼尔·贝尔是加拿大籍政治哲学家,现任清华大学的政治哲学教授。在他的新著《中国的新儒学》的《教育篇》里,他谈到了他对中国教育的认识。在《批判性思维的批判》一章中,贝尔教授记录了自己在中国大学的一段经历。
二零零六年贝尔教授被邀参加了一个中国学生的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论文的内容是关于一位当代英国哲学家。论文全面总结记述了这位哲学家的思想和观点。在论文答辩的过程中,贝尔教授指评到,似乎论文更多的是陈述哲学家的观点,作者没有自己的评论。贝尔教授谈起自己在牛津大学读书时,他的教授总是向他提示:在阅读哲学著作时,时时需要询问自己,“这一条论据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并且对自己的观点给出解释。
这时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另一位中国教授也出来点评。他的评论是,对一个中国学生来讲,弄懂一个外国哲学家的思想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个学生的论文用中文把这个英国哲学家的思想陈述出来,这件工作本身就是卓越的。这篇论文的出版将会是对中国学术界的重要贡献,为此这个学生的工作应该受到奖励。贝尔教授对此表示同意。 但是这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成员说出了一种让贝尔教授感到震惊的观点。他说,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一个学生在四十岁以前的任务就是了解这个世界,四十岁之后才开始评论这个世界。对贝尔教授来讲,一个大学教授作出这样的评论是极其荒唐的。在一个老师是真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的世界里,这种看法是合乎情理的。这种看法的政治涵义有点不祥:四十岁以下的人不应对政治决策起任何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还没有做出任何政策评价的能力。
作为一个对中国哲学深有研究的学者,贝尔教授也表示寻找上述观点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