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美国名校录取的密码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
《我在美国上中学》系列作者将稿酬全部捐出
本站原创 张 伟
对许多学子而言,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世界级名校真有点如雷贯耳却又望洋兴叹。不断叠加的各种神秘光环变本加厉地吸引着苦苦求学的莘莘学子:怎样才能迈入这些名校大门、与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各界名流大师同一师门呢?
不久以前,众多名校的录取密码被一个名叫巩昂的18岁华裔少年所破获。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杜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明尼苏达大学等八所名校同时把录取通知书投向了巩昂。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阅人无数的录取官们如此地“英雄所见略同”?巩昂一口气写就的《我在美国上中学》系列丛书向我们揭示了这一奥秘。这套书分为《我在美国上中学》(初中卷、高中卷)、《美国高中作业》(英语卷、历史卷、理科综合卷)等五种,由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作者将稿酬全部捐献给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美国中学生是怎样学习和生活的?他们每天是吊儿郎当还是紧张忙碌?是学校给他们定好课程还是他们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巩昂在这套书中以自己和同学的亲身经历生动地回答了比这更多的问题。这位身沐欧风美雨而不忘中国传统的感性少年两岁时随父母定居美国,自幼即开始用中文写作,作品多次获世界华人少年作文大赛一等奖,并发表在《人民日报》等著名报刊。初中毕业他获得了美国总统教育奖。目前他已在中学阶段通过了大学的数学和化学结业考试。
中学生可从中充分感受美国中学生在主动、探究、协同性学习模式下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过程。书中大量的素质教育实例和过程描述对于开拓学习视野、培育自己交流合作与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应对综合素质考试都大有启发。中学老师通过书中大量介绍的教学案例,可启发教改思路,丰富课堂组织形式,对于探索新课标要求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培养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方向的高分高能学生也有借鉴作用。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在一口气读完这套书后欣然写下长篇序言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套书不仅适合学生读,而且也适合老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