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者,天地之心也

(2014-10-04 14:13:12)
标签:

认识你自己

天地之心

思想

古汖:在中国,最早记载的关于人对他自己的认识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书迹。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在甲骨文中,“人”字的写法如图1-1。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说:“人, 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籒文。象臂胫之形,凡人之属皆从人。”林羲光《文源》解释说:这个甲骨文的“人”字,“象人侧立形,有頭背臂脛也。”由此可以看出远古时代人们对人是什么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会弯腰劳作的动物才能叫人。然而这样一个劳动动物却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就是说人是天地万物间最高贵的劳动动物。可见会劳动对于中国人是一件非常必要,非常光彩,也非常神圣的事情。

燕子:人禀承“天地之性”而成“最贵者”,其根据在哪里呢?

中和:在战国至秦汉年间成书的《礼记》,作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对这个问题有一个较好的解释。《礼记·礼运》篇在讲完“制之以礼”后,有一段对天地人的关系及人的本性的阐述:“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它把万物之中最高贵的人,称为由天地之美德,阴阳之交融,玄妙之机的会合,以及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灵气等几种机理凝集而成。作为结论,礼运篇说:“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这就是说,人是含带五行之色(被色者,五行各有色,人则被之以生也)而生者,是天地灵气的结晶,也即“天地之心”。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在《周易外传》中论《复》卦时,也提出了“人者,天地之心”的命题。认为“《乾》《坤》始交而得《复》,人之位也。”他说:“天地之生,以人为始。故其吊灵而聚美,首物以克家,明聪睿哲,流动以人物之藏,而显天地之妙用,人实任之。人者,天地之心也。故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这里的“始”,意为“本”。王夫之的意思即是说,人是天地万物中的根本,聪明睿智,显示着天地造化的神妙,所以人在天地间的地位显示着天地之心灵,是天地灵气的结晶,自然也就是最高贵的了。

古汖:这“天地之心”,说透了就是一个“德”字。这个德,纵贯古今、运化无穷,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杆标尺,引导着他们去体验天与天命的奥秘。它“源自于天,流之于人;内而为仁,外而为礼;体之在心,用之在行”。最典型地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仁义礼智信(五常)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价值基础,更夯实了这种道德的根基。从此之后,中国人作为一种劳动动物又披上了一件道德外衣。身被五行之色,心纳五常之德,这就是中国人。他们既得劳身,又得劳心,常常被弄得身心俱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