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学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标签:
绿色学校环境教育学科渗透 |
分类: 教育所思 |
这几天到一些学校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调研,全方位地了解这些学校对绿色学校理解程度,以及是如何开展绿色学校创建的。
http://s13/bmiddle/4ce25991g982830bdae6c&690&690
令人欣喜地看到,多数学校对创建绿色学校的理解程度较高,认为绿色学校的创建与素质教育的开展是殊路同归,他们将绿色学校的创建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他们还将绿色学校的创建作为提高办学品位,拓展并深化素质教育内涵的重要环节。
但也发现仍学校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简单地认为绿色学校就是卫生学校,就是绿化学校,因此仅在学校卫生管理、在校园绿化方面下功夫,作文章。固然,绿色学校必须是卫生状况良好的学校,是能绿尽绿的学校,但仅有此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它的认识上进一步提高,在理念上深入理解,更要利用课堂主渠道进行教育与渗透,否则就不能内化为一种素质,不能上升为自觉行动,因而创建的成效不大,效果不明显。
http://s11/bmiddle/4ce25991g98283092459a&690&690
绿色学校,就是要利用一切资源与机会培养师生环境意识与环境素养的学校,很重要的也是关键的一条途径就是通过课堂主渠道来传授环境知识,宣传环境理念,增强生态意识,一点一滴地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我们知道,现行中小学各学科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环境教育的资源,尤其是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科学等学科的教学内容,都与环境问题有着密切的直接联系,而语文、数学、历史、思想与品德、品德与社会等学科,乃至于在音乐、美术等学科内都有包含着很多环境教育的知识或融入着诸多环境教育的理念。我们只有充分挖掘并在课堂中逐步将绿色的理念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才算抓住了绿色教育的牛鼻子,才能达到通过学校教育这个重要渠道开展环境教育的目的,实现绿色学校的创建目标。
http://s9/bmiddle/4ce25991g98283084ee08&690&690
但是很多学校对此却没有很好地领悟,没能很好地做好课堂渗透这道题。更多的学校则是不知道怎样寻找学科中的渗透点,对怎样进行课堂渗透一筹莫展。让我们先来分析中小学各学科的有哪些渗透内容吧:
地理学科可以渗透以下教育:只有一个地球,人类活动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能源和能源的利用、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人口与城市、人类和环境、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等。
生物学科可以渗透以下教育: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学、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关系、生物进化与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和规律等。
化学学科可以渗透以下教育:卤素单质来源及危害、空气污染、硫化氢污染及危害、二氧化硫污染、防止污染、酸雨、砷污染、氨氧化物污染、氨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合成氨与硝酸工业中的污染、亚硝酸盐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磷与环境的关系、农药和磷肥与环境、硅酸盐工业中的污染及治理、电冶铝的污染、燃煤污染、煤的综合利用、卤代烃污染及危害、氟里昴、酚对水的污染、油脂污染等。
物理学科可以渗透以下教育:振动和噪声污染、能源的利用和开发、能源与环境、提高能源利用率、电磁辐射污染、光污染的影响、放射性污染等。
数学学科可以渗透以下教育:利用关于计算题或推理题等题型,对学生适当地作环境教育,有机渗透环保意识。
http://s3/bmiddle/4ce25991g98283080a4d2&690&690
语文学科可以渗透以下教育:在语言学科中通过名人、名言、名篇,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情景教育,对一些典型课文中的环保科学知识有侧重地讲解。语文课不能只满足于进行语言训练,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尚情操。
英语学科可以渗透以下教育:英语教材中,都有涉及环境方面的课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相关的单词、词组、句型、语法等,还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可以渗透以下教育:爱护家乡、学校一草一木,净化、绿化、美化学校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卫生生活习惯,侧重培养学生环保的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自信意识和道德意识。
历史学科可以渗透以下教育: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特别是近代,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环境问题随之出现并日益恶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工业文明的进程成为一个过度利用资源使之趋于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以及人口爆炸等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http://s5/bmiddle/4ce25991g98283084bdf4&690&690
艺术学科可以渗透以下教育:培养学生从艺术角度考察和理解环境,一方面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听唱、评述,引导和启发学生对艺术所反映的主题产生一种情感体验,另一方面,通过作品本身的艺术感染力促使学生对周围环境和大自然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从而最终积极参与环境问题的解决。美术课则通过“观察与感受——素描与速写”达到环境教育渗透的目的。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画一些有关保护环境的温和宣传画等,在学校里进行展览。
信息技术课也可以渗透以下教育:教会学生使用互联网,让学生能更好的在网络上寻找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进行学习,也为其佗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http://s7/bmiddle/4ce25991g98283080aad6&690&690
这么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如何在平时教学环节中进行有效渗透呢?我想,首先得制定环境教育渗透的实施方案,提出总体原则和渗透目标,组织领导和分工职责,其次要开展教师培训,明确课堂渗透的意义、基本原则与方法,再次要组织相关学科的教师分年级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环境要素,并让教务部门将其纳入到学期教学计划,让所有教师在这些学科中进行有序的课堂渗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