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及其所创造的

标签:
书评保罗奥斯特孤独及其所创造的文化 |
分类: 读书 |
某一天,生命犹存……然后,突然之间,死亡不期而至。保罗•奥斯特从他父亲的去世开始写,是在为他父亲立传,也是在为自己立传。
他总是成功地于生活保持一段距离,以免深入事物的核心。他是个隐形人,“坚韧地、不透光地生活着,仿佛对这世界免疫。他不像一个要占据空间的人,而更像一块无法穿透的人形空间”。他总是不在那儿,“缺乏中心把他变成了永远的局外人,一个他自身生命的游客”。在“人性空间”、局外人和游客等隐喻之间,奥斯特写出了父亲那退隐意义上的孤独——孤独,但不是说孤身一人,而是退隐意义上的孤独。是不必看见自己,是不必看见为他人所见。
他是个没有欲望的男人。对感官愉悦并不渴望,对精神满足亦不饥渴。你会觉得什么都不曾侵入他,你会觉得对于世界所提供的一切,他毫无需要。
他也是个浪漫的人,一个有着隐秘和刺激往事的男人,他如今的生活只是一个停留之所,一种等待下一次冒险开始的方式。他在制定计划,想办法取回埋在安第斯山深处的黄金。
每一本书都是一副孤独的图景。它是一件有形物,人们可以拿起,放下,打开,合拢,书中的词语代表一个好人几个月——若非好多年——的孤独,所以当人们读着书里的每个词时,人们可以对自己说,他正面对着那孤独的一小部分。一个人独自坐在一间房内,写作。无论这本书写的是孤独还是陪伴,它一定是孤独的产物。
这本书去是在去云南旅行途中断断续续看的,在飞机上看,在路上看,在玉龙雪山等缆车的时候,书的主题很适合这次旅行,每看到精彩处就用笔做个记号,回到北京后才慢慢整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