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之税

标签:
书评他乡之税文化 |
分类: 读书 |
自古皇权不下县,县以下靠的是地方自治。小农经济的产出,分田到户的分散经营方式,很难养活庞大的管理层。在新中国,我们克服了这些难题,把政权深入到农村,五套班子自上而下,逐级对应,这庞大的干部队伍在东部发达地区还基本养得起,在西部就不行了,像位于黄土高原边缘的平原镇,税收连支付教师工资都有困难,取消农业税后就更艰难了。上面还要每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无奈之下,干部只好买税。买税就是乡镇为完成县里下达的税收任务,出一部分钱,通过税务干部买入税款的行为。比如应该交1万元税,你交2000元就可以得到一张1万元的完税证明,差额乡政府财政补,所以乡政府的亏空越来越大。税收完成了,但日子更不好过,外债也越来越大,税还不得不继续买。这泡沫最终会破灭,但在破灭之前,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干部得到升迁,统计数据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显得欣欣向荣。
从1976年到2006年,30年中,平城镇农民辛勤劳作依然,他们在这里耕作收获,在这里生老病死,在这里谈天说地,也在这里欢笑或无奈,他们看着孩子们走出土地,也看着干部们来来往往。或许他们已经感觉到脚下越来越和远处的人与事发生着关联,或许他们仅仅是按自己的逻辑生活着,无论如何,生生不息似乎就是他们的命运,宛如这个国家,一代又一代。
作者显然很清楚每增加一个表格就会吓走一般潜在读者的道理,虽然讲的是税收,书中很少用到表格,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农民、基层干部,展示一个一个乡镇30年的税收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