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风流负佳期

标签:
书评侯虹斌怕是风流负佳期文化 |
分类: 读书 |
张生和崔莺莺故事流传久远,版本很多,侯虹斌的《怕是风流负佳期》点评的是王实甫的《西厢记》,先了解个大概,打算以后再慢慢细读原文。
张生书剑飘零,游于四方,在普救寺偶见崔莺莺,张生一见崔莺莺就惊叹:“呀!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是一见起色心还是一见钟情?言情小说总是试图证明,主角的相爱纯粹是因为精神和灵魂,这样听起来才让人觉得够诚恳。不过,这种设想是经不住推敲的。一见钟情那电光火石的一瞬,能到对方的灵魂么?多数还不是看中对方的美貌与身材?眷恋的不就是肉体么?区分张生好色还是追求真爱,临界点就在于崔莺莺是否喜欢张生。如果这种追求让女人受用,那么就叫做爱情;如果让女人反感,那只好算做是色迷迷。结果崔莺莺是“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一拍即合,两情相悦。
以戏曲、小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学当中,最擅长的就是意淫。作者都是男性,所以,他们笔下的男主角通常很穷,却年轻、英俊、有才,总是能一步登天高中状元,然后宰相的妙龄女儿就看上他。一夜之间,其政治身份、经济地位都蹿升至顶层。张生的幸运之处在于,他的情欲对象和政治交易对象竟然是合而为一的。他根本不必在感情逻辑和现实逻辑之间取舍,就能完美地保留一个情圣的称号。张生只是普通人:对待爱情,他认真热情,但谈不上纯洁;对待事业功名,他有才能,但他的见识完全停留在那个社会赋予他的身份上。他的突出之处只有两点:中了状元,娶了相国小姐。但这些只是一个人的外在条件或经历,而不是他的品德。总得来说,他没有大的品行纰漏,但也没有特别值得一提的美德。至于崔莺莺,她像那个时代的绝大多数女子一样,渴望爱情,渴望好男人,想得要死,整个人就像一颗等着受精的卵子。可她们只能被动地等待属于自己的命运,一点力气都使不上。在张生和崔莺莺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凡人容易犯的毛病,软弱,自私,自恋,首鼠两端,可是他们应该得到谅解。因为不同情别人,就是不悯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