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上海以后就很少读书,一个月快过去了,只读了半本,原定的每周一本算是泡汤了,这回不想利用上海来做借口了,晚上赶紧找一本比较薄的托马斯"潘恩:《常识》开始读并读完。书是很薄,可也很一般,可能是作者当时所处的那种北美争取脱离英国独立的环境已不复存在;书中的观点当时是震耳发馈,可现在已是儒妇皆知的常识,如“社会是由我们的欲望产生的,政府是由我们的邪恶产生的。”“只有制度才能弥补人们德行方面的天生缺陷。”这种情况在以前读其它世界名著的时候也经常出现。记得当初刚买到凯恩斯:《就业
利息与货币通论》时,兴奋了好几天,读后却也觉得很平常,书中的观点早就耳熟能详,什么积极财政政策,大修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等等,而这些正是97年亚洲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做的事,现在也还在做。好书,往往就是这样,能够穿越历史,融入生活,当想看清真面目时,又难免失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