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张国荣哥哥艺人欣赏美术作品 |
分类: 哥哥有关 |
转载一篇的灰的贴子,原是旧贴,自己收藏了很久,才发现最近她又重新修订了,因为原来的
链接已经失效,这样挺好,稍后我也可以给出原文链接。
《跟张国荣欣赏美术作品》
(前言:旧帖,因有错漏,图片链接也全部失效,所以整理重发。美术作品图片及部分美术评论来自网络,也有网友的热心补充指正,版权属原作者所有。时间紧迫,暂时无法列出全部参考资料及鸣谢明细,日后补齐,多谢各位。)
提起张国荣,可能很多人想到的都是一位优秀的艺人,歌手,演员,偶像,巨星,文化符号……其实生活中的他,亦是一个乐于投入事业也乐于享受生活的普通人,爱好广博,修养深厚,尤其对美术设计和创作非常钟爱并且具有相当的鉴赏能力。他谈过自己对美术的一些偏好,也收藏了一些作品,他喜爱的美术作品来自五湖四海,却有着一脉相承的艺术风格:自然,简约,纯朴,淡雅。欣赏张国荣岂可错过欣赏这些美术作品,让我们因为走近一个精彩的人而走近一个更为精彩的世界。
1995年Channel
V电视采访中,记者问及最喜爱的艺术家,张国荣提到朱铭。朱铭其人,在大陆名气并不十分响亮,而在台湾,他是殿堂级的艺术大师,受尊重程度几乎不亚于齐白石和徐悲鸿。朱铭的个人美术馆是台湾最著名的美术馆之一,位于台北金山乡,台湾其他著名美术馆里也大都陈列着他的作品。他的艺术风格非常突出,以丰富的传统文化传承和自然、乡土的气息见长,在美术界享有盛誉。
张国荣欣赏朱铭这位艺术家,并不是随口说说就算,1999年出品的写真集《Leslie的所有》中,他正在观赏的,赫然就是朱铭作品。这座是朱铭《人间》系列中的彩绘木雕,是表达对现代人世风貌认识的创作,充满生活气息。
《人间》系列不仅有亲切而艳丽的彩木,还有活泼粗犷的海绵翻铜,冷峻典雅的不锈钢等多种工艺和多种材质。彩木系列更加粗拙纯朴,不作刻意修饰,外表既袒露出巧夺天工的刀法,也蕴藏著质朴淳厚的生命本真,抒发出生活中情致动人的一面。朱铭说:“《人间》雕刻之语言及其精神,是在描写大面的人间,局外人不一定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在忙什么,我没有去问他们,也没有必要去了解他们,他们也未曾告诉过我,但他们还是继续他们的人生,问题仍然存在,问题继续发生,也不断地结束。”
图中作品为《人间》系列之《僧侣》与《母女》。
这个也是朱铭作品,应该是《太极》系列,同样出自《Leslie的所有》写真集。相信张国荣是有意以这样的方式向自己欣赏的艺术家致敬。
《太极》系列是采用铸铜或石雕手法表现太极拳的招数,美术评论指其代表着对形而上世界的体悟和诉求:“其作品主体造型采用略为抽象的方形构筑,凝重而富动感,充分表达了太极拳寓动与静,以静制动的运动特征。作品将一种东方传统的自然观,生命观以一种现代方式表现出来,这恐怕也是作者的作品能够获得广泛的国际声誉的原因。”这两幅是《太极》系列之《物我两忘》和《太极对势》。
这是张国荣的家,玄关门口陈设的就是朱铭作品,看来也是《太极》系列。张国荣将自己欣赏的作品陈设在家里当然不算特别,特别的是,能够把这座雕塑的风格、色调、质地、样式,与整个家居配合得如此协调,浑然一体,完全不着痕迹。
著名设计师、造型师、美术指导张叔平对张国荣的艺术品位赞叹不已:“……你进入他的家,你便马上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他有art
sense,每件家具每件摆设都配合很好,看起来全都是没有错的。很厉害,很少人可以做到这样。好good
taste。他很干净整洁,家具一尘不染,衣服不会放得太迫,依据颜色类型好好分类。很干净很靓,很厉害。”
1995年这次采访中,关于自己欣赏的艺术家,张国荣提到的另一个名字是亨利摩尔。亨利摩尔是西方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雕塑大师,他把原始艺术对人的生命的热烈追求和表现形式的率真质朴,与现代艺术反对模仿、摒弃再现以及追求形式本身的独立价值的观念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既保持西方传统艺术精神,又具有现代审美品格的艺术之路。对生命与温情的关注是他的作品始终坚持的主题。这一幅是亨利摩尔的名作《家庭》。
亨利摩尔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拓展体现在空间的连贯性方面。他从空洞、薄壳、套叠、穿插等等手法中把人物的因素大胆而自由地异化为有韵律、有节奏的空间形态。这一幅是亨利摩尔的名作《斜倚人物》,受印地安托尔特克文化中雨神雕像影响而创作。作品中引人注目的“洞”是摩尔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一方面扩大了雕塑的内在张力,使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人体的自然构成,另一方面强调了雕塑中不同部分的联系,提示出雕像与空间的关系,增加了三度空间感。
张国荣将亨利摩尔与朱铭的名字相提并论并不是偶然,其实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风格颇有相通之处,曾经举行过联展,作品亦曾印制在同一张邮票上,台湾朱铭美术馆里也收藏有亨利摩尔的作品。还有一篇文章曾将亨利摩尔与王家卫联系在一起,说《东邪西毒》的人物关系构架使他想起亨利·摩尔的线塑,错综复杂的铜线在几个独立主体之间所构成的奇异张力,动一发而动全身——“看两种不同形式的艺术殊途同归,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提到殊途同归,还要说说张国荣喜欢的西班牙画家胡安·米罗。著名填词人林夕在回忆中说:“……第一次见到张国荣是在浅水湾他的家里。那时我还是个刚刚开始写了两年歌词的后生仔,突然就来到一个大明星的,而且是三层楼的Legend的家里……他请我吃饭,一进门我就看到客厅里挂着非常好看的画,是我喜爱的画家——上面写的是M、I、R、O。居然是真迹啊!实在让我惊讶不已……”
张国荣的浅水湾家居并未有照片流出,无从得知客厅里挂的米罗作品到底是哪个,下图是米罗作品《耕地》。
我个人觉得喜欢亨利摩尔的人同时喜欢胡安米罗是天经地义的事,他还可能同时喜欢保罗克利吧?虽然他们的艺术流派各有不同,但是在我眼里,都是通过简练的、貌似稚拙的笔触表达出恬静的氛围和恒久的生命力。胡安米罗是超现实主义有机抽象派的代表人物,专业评论说:“米罗的艺术是自由而抒情的。他的画中往往没有什么明确具体的形,而只有一些线条、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于儿童涂鸦期的偶得形状,颜色也非常简单,看起来自由、轻快、无拘无束;但是这些作品都是艺术家自由幻想和深思熟虑相结合的结果,是缜密思考后的流畅活泼。”
1995年张国荣迁居,家中新添了几幅中国书画。门廊里这一幅是著名画家丁衍庸先生作品《霸王别姬》,出现在张国荣家里真是妙笔,相信是在他主演电影《霸王别姬》之后登堂入室的吧。
丁衍庸与关良、林风眠并称“广东三杰”,在中国画坛各踞一席之地。丁衍庸的中国水墨画以八大山人、石涛等人的绘画风格为宗,创新出属于自己的技法特色,其中尤以“一笔画”最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他的绘画题材丰富;包含花鸟、草虫、人物及山水等,线条流畅简练,造型稚拙生动,我个人觉得其风格与前文提到的胡安米罗等人不是不像的。以下为丁衍庸的国画作品,又见《霸王别姬》。
有趣的是,“广东三杰”中,不仅是丁衍庸,另外两位关良与林风眠也都各有许多幅《霸王别姬》的美术作品,经典剧目,名不虚传。以下三幅《霸王别姬》的作者是关良,关良擅长油画与中国画,其油画纯朴、率真,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与民族气派;其中国画多为水墨戏曲人物画,手法明快单纯,所作生旦净末丑,神出像外,耐人寻味。
以下四幅《霸王别姬》的作者是林风眠。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倡导者、开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是已经接近了“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画家。他迷恋自然、生命,憧憬着和平与宁静,以仕女和风景画居多。作品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具有一种令人感动的悲剧美。
张国荣家里客厅正面悬挂着一幅对联,题曰“有竹人不俗,无兰室自香”,作者不详,考据未果,有待高人指教。有资料说清代书法家李鱓写过此联,李鱓和郑板桥齐名,同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现在都是收藏界的珍品。从书法风格来看,这一幅不似出自李鱓之手。
张国荣还说过自己喜欢奚淞的白描观音。奚淞是著名的台湾画家,精擅白描观音,他说:“我是以画观音来解决心情上的问题。当时母亲去世,她的死除了带给我悲痛,同时引发了所谓人世间痛苦的事实,面对这种痛苦跟不安,我并未很正规地依佛教方式去禅坐或听经,而是画观音。……佛陀本身就是面对苦产生的一种追求和觉悟,如果一个人连痛苦、老死都不认识的话,很难真正进入学佛的状态,这也是我事后才懂得。”
以下几幅白描观音均来自奚淞先生的散文画集《三十三堂札记》。“三”代表“多”,“三十三”代表“很多很多”,奚淞在三十三个月的时间里每月写一篇札记,绘一幅白描观音,结为此书,记录他的一段人生历程。图画工笔端雅,流丽秀劲,呈显观音菩萨自在、慈祥、清净、喜悦的神韵。奚淞在《三十三堂札记》的序言中说:“……纸上线条固然构成可见的观音画像,而虚空不可见之处,更藏有天地间生命的理则和慈爱。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观音圣容。”
...
张国荣喜欢参观艺术馆和画廊,最爱卢浮宫,也经常到巴黎等地选购美术作品,除了自己收藏之外,有时也送给朋友。某年梅艳芳过生日,张国荣送给她的就是购自巴黎的油画,可惜不知道这幅油画的出处。现在我们所知道的张国荣欣赏的油画家之一是台湾画家黄铭昌,黄先生自述说:“我试着用画笔去传达自然与心灵合一的光线、色彩与形体,并期望把这份美好又平静的感觉,藉绘画传达到人们的心眼中。”这一幅是黄铭昌的《稻田》系列
黄铭昌与前文提到的奚淞是好友,经常一起出外采风,艺术风格颇有相通之处。这一幅是黄铭昌创作的奚淞像,出自黄铭昌作品之《远眺》系列
香港本土有一家著名画廊叫做艺倡画廊,张国荣是那里的常客。艺倡画廊的主人董建平女士提起张国荣时说:“他最爱中国现代水墨画,特别是黑白色的,前卫艺术则不大喜欢。虽然他也在拍卖会上买过齐白石,但不刻意追求名家,品味十分好,本港水墨画家吕寿琨的作品他尤其欣赏,亦买过李华生、赵春翔的画。……”
无法知道张国荣购买的作品到底是哪几幅,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几位画家的艺术风格吧。齐白石老先生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现代绘画大师,继清末民初海派画家之后,把传统中国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的人品、绘画、诗句、书法、篆刻,无不出类拔萃。他的风格对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
齐白石在艺术上强调传统精髓和变法图新,同时精心观察生活,热情反映生活,充分表现生活的崇高境界。他把前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道理体会得很深刻,其画以文人画为根基,开掘民间传统,探讨雅俗结合,形成了稚拙而纯朴、凝炼而平和的个人风貌,也为传统国画注入了蓬勃生机。
现在来认识一下张国荣“尤其欣赏”的吕寿琨先生。吕寿琨是香港著名画家,“新水墨运动”的领袖人物,早期学习内地传统水墨,奠立根基,加以发展,另辟蹊径,成为新水墨创作先行者。香港曾经于2001年举办过“大师系列:丁衍庸·吕寿琨联展”,再一次说明了张国荣所欣赏的艺术风格之殊途同归。以下两幅为吕寿琨先生作品《昂船洲镜心》与《深水湾雨后》。
吕寿琨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为“禅画”系列,以排笔大笔扫染,配合猩红的抽象蝴蝶或代表莲花的火焰形象,象征禅意。这种大胆创新的尝试和理论带动一个注重对物料、造型和内容进行新探索的新水墨运动兴起。
,,,太长了,明天继续吧!
FROM 的灰: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11/1/5365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