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赵先闻彩墨写意花鸟画
(2009-06-25 10:12:36)
标签:
杂谈 |
找回并凸现那流失的写意精神
严纪照
用明丽绚烂的色彩,浓淡相濡的墨块,闪转腾挪的线条,构建了一个自己的艺术世界,在那里,赵先闻找到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并拥有了独有的言说方式,用它们引领着读者踏过通幽的小径,触摸到了生命最原始的悸动,洞见了豁然开朗的喜悦。
对赵先闻的绘画,有许多的论家都注意到了他的色彩和构成。“点线面、角方圆、黑白灰、红黄蓝”。这是赵先闻对自己的绘画构成原理的概括,那是他的绘画构成的基本元素、形状、层次、色调。这些都得到了论家的认同和关注,但却少有人注意到赵先闻那隐藏在其背后写意精神的彰显,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当代写意花鸟画的廓清和影响。
中国写意花鸟画,由文同,苏轼、米芾不求形似,强调意境而开写意花鸟之先河。至近代将诗书画印浑然融合的吴昌硕、衰年变法的齐白石止。期间,写意花鸟画经历了几个成熟和高峰期,涌现出来一批大师和登峰造极的作品,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瑰宝,同时也成为了后辈画家们难以超越的高峰。特别是到了当下,写意花鸟画更趋式微,而这最重要的是因为写意精神的缺失,也就是‘“意”的缺失。
面对从西方大量涌入的各种技法和主义,令一些懒惰而又善于钻营投机之辈找到了借口和旗语,写意成了随意的同名词,更成了抽象的拙劣扮演者。写意精神被抽空了,生命枯萎了,只剩下一堆随意抽象的笔墨和色彩,充斥在中国当下画坛上,对中国写意花鸟画进行无情的摧残,令有识之士甚为痛心。赵先闻就是其中的一位。
同样是面对西方,赵先闻站在传统笔墨的根源上,借鉴西方的色彩和构成,大胆创新,在古老的艺术藤蔓上开出新鲜的花朵,完成了自己的形制。最重要的是,赵先闻清醒的意识到当代写意花鸟画中的弊端和缺失,他用对生命的热爱和膜拜,对自己的绘画注入了鲜活,传承和延续了古老的最原始的神韵。
很明显,赵先闻是一个对生命无限热爱并充满了敬畏的画家。世间万物皆有其生命,怀着敬畏,他虔诚的匍匐在大地上,听见了草木拔节的声音,鲜花盛开的歌唱,果实成熟的喜悦,蝴蝶的呢喃,苍鹭的低语,鸳鸯的情话。赵先闻有福了!他成了一个通灵的人,同时让他的画具有了可以飞翔的灵性。那些鲜活的声音在他的画里,井然有序,回环往复,形成了独特的节奏和旋律,牵引着读者进入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沉醉其间而留恋忘返。
写荷,从饱满的花苞到怒放的花朵,层次渐进,节奏清晰明快,昭示着大地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嬗变的阵痛和喜悦。明丽豁朗的色彩统领全局,凸显生命至上的无限荣耀。那或动或静的鸳鸯鸟,自在着,坦然的接受了造物主对生命的恩赐。
写菊,那强烈绚烂的金黄,爆发出生命中不可遏止的激情,狂放着,舞蹈者,歌唱着,渲染着,甚至将那遥远的月亮都感动成了黄色的。
对生命的礼赞和膜拜,对写意花鸟画中“意”的重新凸显,让赵先闻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在伪大师林立的当今画坛上,廓清了那外在的遮蔽,努力找回并凸显那流失已久的写意精神,让他的彩墨写意花鸟画彰显于艺术之林,并且对那些充斥在画坛上的伪写意或者有“写”无“意”的滥作,进行了一次自觉式的“肃清”。其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不可估量的。
(赵先闻,1949年生山东聊城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原山东滨州美协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画院高级画师。现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