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赏读董海涛的山水画

(2009-06-12 15:54:51)
标签:

杂谈

打开那一扇众妙之门

——赏读董海涛的山水画


严纪照  

 

     那是一片游移于现实与梦幻之间的世界。清新悠远的绘画语言,梦幻般的童年感触,在董海涛的绘画作品中呼之欲出。翻看海涛的画作,一个似真似幻,如梦如诗的山水境界扑面而来。这是一个净化了的世界,世俗的浊气在这里荡然无存,童年的天真在这里若隐若现。
     出生于七十年代的画家海涛,其不同于他人之处在于他倾心于自己山水主题入神和韵味的境界营造,以自己的笔墨、语言方式去做心灵的远游。他在感悟自然的过程中,努力建立自己的图式结构、水墨符号和绘画理念,构画着自己心灵深处的桃花源
     身在城市,没有让海涛对现代化的大都市产生好感。在其画作里不时透散出这样的潜台词:喧嚣的都市里找不到一片宁静之所,我们只有在沉思中,回忆过去,才能找寻到自己渴求的东西。他写童年、写故乡等乡土题材的作品,不时地渗透着这种思想。在《城之巢》等一系列作品中,董海涛将其山水主题神韵的极致凝聚在了其童真梦幻的意境范畴之中。
     海涛的绘画作品中,布满了那些朦胧又直觉吐露的线条和色块,那种无形和不确定,那种游走和盘亘使人若有所思,山水、云雾、种子、果实、树木、村庄、泥土都以不确定的形式存在于模糊之中,可见他的绘画初始是从梦境入手的。事物各个因素的联系在梦幻的经验里自由展开,一些在潜意识里活动的意象被耐人寻味的呈现在画笔之中。
     在董海涛的众多山水作品中,我们不难感觉出那种活生生的、带有童年的印记的、平民化的日常生活氛围。氤氲的烟雾迷蒙之中,树林掩映着古朴素净的村庄,无论是小河流水,还是村舍柴房,还是农人老牛,徐徐绘来,皆强调自然而然,有感而发,用心写来,水到渠成。更是给其理想的人居家园平添了几分真实和生动。特别是作品中体现出的那种悠远而又古朴的乡村气息,不仅与画家所选择的再现手法相得益彰,而且给人以无限美感。那股绝尽烟尘的清新,随着墨色的浓淡变化于无序中见有序,恍恍惚惚间幻化出一种梦幻,溪水般地流入观赏者的心田,慢慢地把人带入和谐、宁静的诗的境界。有道是山不转水转,而对于海涛来说是山不转心转。
     意境氛围的营造体现了画家过人的才华,海涛在这方面的独到之处,及其所营造的扑朔迷离、如梦如诗的意境氛围源自他对生活和生命的无限热爱,是他对生命最本质的认知。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海涛是深悟其味,故他提出了寻找笔墨以外的情趣,题材等于零的绘画理念。中国山水画从诞生成形以来,就一直由老庄哲学成为主要思想依据,虽然,佛家和儒家的思想理念也有体现,但终究不能成为主导。千百年来的人们,都希望在高山远水中寻找到众妙之门,以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梦,同时来逃避面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无助。在山水画中寄托了画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的向往和祈祷。
     海涛画面的意境有着较为丰富的内涵,是他梦幻般理想国的表白。在他的笔下,树木、山石、茅舍,都有灵性,都带上了似是而非的人性,万物与人天然和谐又各得其所,是画家对人与自然万物生存环境、生存状态及道德、伦理的理想化描绘。他在努力用手中的画笔打开那一扇通向众妙之门,虽然也许那仅仅是他自己的,但毕竟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可能,而这可能就是最重要的。
     董海涛如此境界的获得,来源于他的勤学苦练,同时离不开他对中国画艺术的执着与痴迷。在当代中国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董海涛的探索标识着一种方向,这不啻为一份对中国山水画坛的极为重要的可资参考的文本。

 

2007927于凤凰山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