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感一则:多数古籍,不必翻译为白话文

(2011-11-15 08:43:45)
标签:

古籍

文言

白话

诵读

理解

大义

会通

变化气质

杂谈

分类: 天玄日志

    多数古籍,不必翻译为白话文。一旦翻译为白话文,则其气韵极易丧失。

    如何能让古典走进千家万户?

    其一,应有一代又一代之大家,付出一定心血,为多数古籍作笺注,这些笺注,不宜参入过多时代因素,尽量表一种了解之同情。若简单笺注无法表述清楚者,可以文史典故之类弥补。故而一部经典,有精确之白文,有精准之笺注,有凝炼之典故,则读者尽可以领会大意。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并无必要弄清每一个字、每一段话,只需略通大义即可。反复涵咏,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或有一日也能贯通全书要义。

    其二,引导国人改变心态,先摒弃对古籍古文之畏惧心。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多数古籍其实并不难读,也不难懂(如前所述,不求读懂每一字词,领略部分内容,或者不求甚解,但能反复诵读,久而久之,亦能自窥门径、登堂入室)。以钱宾四先生所举必读书目为例,不计《庄子》,其余六部皆无多大难度,至少在文字上皆很浅显,而且韵律感强,充分凸显汉字之美。反复诵读,一年之后,就能有明显之改观,若能终身持诵,必有变化气质之效。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其对古籍古文之心态也早已改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