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上12《济南的冬天》学案、练习题及答案

(2011-04-30 10:37:15)
标签:

杂谈

分类: 七年级上语文

《济南的冬天》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2、感受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体会景物描写中感情。

二、学习重点

 1、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2、感受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三、学习难点

分析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预习导学: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比比谁知道的多。

老舍:
二、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1、给下列加粗的字词注音

(  )南  (   )   (  )蓄   清( (   

(  )  (  )    护(  )   落(  ) 

2、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                                                         

贮蓄:                                                               

澄清:                                                             

空灵:                                                         

镶:                                                            

三、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文章写了那些景物?你最喜欢哪段,为什么?

四、认真看学案“课堂助学部分”,思考每个问题,做好准备工作

五、我的积累:(参考课堂助学7)

1、文中精彩的句子:我喜欢                                                       这句,是因为                                                                  

我喜欢                                                                         这句,是因为                                                                  

 

2、古人描写冬景的精彩诗句:

 

 

六、我的疑问:

 

七、课堂助学

1、导入

2、展示学习目标

3、交流预习成果(投影展示预习案)

4、听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济南的冬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B、第一自然段还提到了哪些地方,运用什么方法来写济南冬天的特点的?有什么作用?

C、老舍先生用生动的语言给我们描绘济南冬天哪些方面的美丽景色?

D、本文的结构是怎么安排的?

5、速读课文,仿照下面句式,向同学介绍你所看到的美景(先小组内活动)

(1)、阳光朗照下的山。你看这一圈小山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整把济南围了个圈。

(2)、薄雪覆盖下的山。你看                                            

(3)、城外远山。你看                                                  

(4)、济南冬天的水。你看                                        

6、研读课文,体会如何写景。

A、请同学们读第三自然段,根据关键词思考本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B、本段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

C、阅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本段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D、第五自然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征?

7、请同学细读课文,仿照下列句式向同学推荐你认为精彩的句子,并说说推荐的理由。(先小组交流,组长做好记录,推荐小组代表发言。)

例1词语选用:我喜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句,因为点”字用得十分准确。“点”字是扣住济南冬天的“温”写的。如果去掉“点”,变成冒着热气,那就不是“温”,而是“热”

例2修辞手法:我喜欢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因为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晒”“睡”“醒”这一连串动词形象地突出了小村庄舒适、温暖的环境。

例3其他表现手法:我喜欢“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句,因为作者由水藻的“真绿”联想到“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虚实结合,饱含着感情。

8、读课文,体会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八、课堂小结

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习什么呢?

九、课后作业

模仿《济南的冬天》写一篇《家乡的冬天》。

提示:老舍先生写济南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融入什么样的情感?

12.《济南的冬天》学案

 

年级:初一        科目:语文      课型:新课          预计课时数:2

主备人:左自然    审核人:        时间:09.10.05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课前预习导学】

一.认知字词,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

发髻(    )   镶嵌(     )      水藻(     )     贮蓄(     )       

澄清(    )   绿萍(     )      着落(     )     薄雪(     )  

 

2.理解词义

贮蓄     

空灵

 

二.查找资料,介绍作者。

 

 

三.课前思考:

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堂学习研讨】

一.作业展示

第一、二题请学生板书;第三题请学生口述。

二.朗读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及朗读的处理相比较,作好点评的准备。

2.学生点评教师的朗读。

3.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 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②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注意文中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它冬天的特点的。

三.研读与赏析

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3.你认为下列每个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4. 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思考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雪后山景的?请拭出标志方位的词语。本段最后一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内训练巩固】

阅读课文第4、5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它的特点是( )
A.朦胧  B.淡雅  C.古朴 D.灵秀
(2).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 )
A.暖  B.绿   C.清 D.亮
(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天( )
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 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C.温晴的气候特点 D.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
(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①暗喻  ②暗喻 ③明喻 ④明喻
B.①明喻  ②明喻 ③暗喻 ④明喻
C.①暗喻  ②暗喻 ③暗喻 ④明喻
D.①暗喻   ②暗喻 ③借喻 ④明喻
(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课后拓展延伸】

    请你打开心扉,插上想象的翅膀,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为大家展示自己心中最美好的冬天吧!或者还可以用心搜集古今中外赞颂冬天的优秀语句、文段、诗篇,并积极与大家

进行交流。

【课后习得反思】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知识练习 人教实验版

学习目的】

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在朗读中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基础知识精讲】

词语积累

澄清 响晴 暖和安适 镶上 狭窄 宽敞 水藻 贮蓄 空灵 蓝汪汪

 

背景资料

1.关于济南的山和水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层峦叠嶂,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的确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历代名家所记72泉不尽相同,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济南泉水,千姿百态。或白浪翻滚,如银花玉蕊;或晶莹温润,如明珠璎珞;或如洪涛倾注,虎啸狮吼;或如细雨潇潇,冰弦低语。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除此以外,济南还有占全城三分之一的大明湖。有诗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2.作者补充介绍

老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短篇小说《月牙儿》,剧本《茶馆》《龙须沟》。老舍先生以其语言的简练生动、贴近生活,被誉为“语言大师”,并于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老舍先生在北京生活了25年,在英国伦敦住了6年,在离英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回国后,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系列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

 

背景资料

1.文章概说

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谋篇布局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济南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中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大致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把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进行对比后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又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这些句子都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是创设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在这些优美的意境中,饱含着喜爱和赞美的深情。

三是虚实结合,进行联想,抒发感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由水藻的“真绿”联想到“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由“清亮”和“蓝汪汪”联想到“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些联想中也都饱含着感情。

本文语言准确生动。词语的选用十分讲究。如写济南的冬天没有大风,说“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写济南全景用“晒”“睡”“醒”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至于写雪后山景,练字造句更是匠心独具(详见《课文点拨》2);写城外山坡连用两个“卧”;写水是“温”的用“冒着点热气”等等。读来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此外,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也显得生动贴切,阅读时要仔细体会。

2.重点语段分析

第3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这一段围绕“妙”字,突出“小”字,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把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

山上写矮松。山是小山,雪是小雪,松呢,是“矮”松,这就使得整个画面比例非常和谐。一个“顶”字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因为是小雪,所以只有树尖上积了一小堆白雪,而“顶”字中既有“在树尖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

山尖是山的最高部位,它和蓝天相接,所以写它们的色彩。“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山坡上写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和由此产生的联想。“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是“小雪”的杰作,因此山坡上就出现了“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色彩;白的是雪色,暗黄的是草色。“暗”字非常准确地绘出了冬天枯草和秋天枯草色彩的区别,这里的“暗”是色彩不鲜艳、没有光泽的意思。一个“穿”字既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读者以动人的动态的生活实感。“看着看着”以下是联想,“更美的山的肌肤”可理解为春天来临后那满山的花草,这一联想与第2段两个“也许”的幻想照应,表现了对春天的憧憬。

山腰着重写光和色。“光”是写“快日落”时的阳光,“色”则写出了色彩的变化。“徽黄”的阳光“斜射”在白雪上,就露出点粉色。这里的色彩和上文的“青黑”“白花”“蓝天”“银边”“暗黄”等的描写,更增添了诗情画意。

“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

最后一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用与老天商量的语气,说怕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

 

【例题精讲】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jì( )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xiānɡ( )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xiū( ),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汉字。

2.本段描写的内容是( )

A.描绘冬天的山景。                

B.描绘冬天的雪景。

C.描绘冬天的气候特点。            

D.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3.“山”后面加“们”是表示( )

A.表示复数

B.把山拟人化了

C.是北方口语的习惯

D.“们”应该放在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这是一处误用

4.具体说说本段文字结构形式和描写的顺序。

5.理解本段文字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 1.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

2.该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理解的准确程度。A项不完整,描写冬天什么情况下的山景没讲清,B项也是错的,因为本段文字描绘的主要对象是山而不是雪。C项表述与本段文字风马牛不相及。

3.A项只单纯从复数的角度理解,它和D项一样都没能结合语境自然理解“们”的用法。这里应是将山拟人化,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通过感情朗读我们也可以体会到。

 

【答案】1.髻 镶 羞

2.D 3.B

4.本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描写的顺序是从山上、山尖至山坡上(山腰上)的空间顺序。

5.本段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希望老天“下点小雪”的愿望,因为大雪会把秀气的小山压垮的;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玲珑秀气的小山的爱怜、赞叹之情。

 

【知识拓展】

拓展阅读

一座城市的成长代价

青 果

作为济南人,我更愿意听老人们讲过去的老济南。他们操着纯正的济南口音絮絮叨叨的。济南的骄傲历史就恍若眼前。

关于老济南,与老人们所讲一致对应的是古人的描写:“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再就是那副著名的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三面环山。形成摇篮状;摇篮里的济南,就难免露出几分娇嗲之情。幽幽青山的怀里,一汪烟波浩淼的湖、婀娜的荷叶、含羞的水莲、“水涌若轮”(《水经注》)的72眼泉、高低不平错落有致的青石板、莺穿柳带枝条拂地的垂杨——这一切构成了济南的基本要素。这样的景致在江南也许没什么大惊小怪的,然而在北方,这番娇柔与洇润难怪引得多少文人墨客驻足,留下赞美的诗篇。江南和江北到底是不同的,同样的情调,江南是甜腻腻的,而江北总是多了些硬朗和苍凉。

清末刘鹗《老残游记》里描述的湖,决不是现在的大明湖的样子。据说当时湖的面积要比现在大得多,湖水冰清玉洁,倒映着千佛山似真似幻的身影,靠岸的地方有大片的芦苇和荷塘,有风吹来,满湖的山、水、花、叶一起轻歌曼舞,分外妖娆。

再往南,便是“天下第一泉”——趵突泉。那时候,趵突泉没有现在这样的园林,只是一个亭子一泓池水,但是那三眼泉的声势极大,有人曾经形容它:“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想来是有磅激之气的。

围绕在大明湖和趵突泉周围的就是青石板的街道和浓密成荫的垂杨了。雨水丰润的季节,仿佛每块青石板下都有一眼泉,从青石板之间的缝隙中汩汩涌冒出来,轻拂你的脚边,也冲洗了青石板,因此青石板总是一尘不染的。垂杨更是绿得锃亮,柳枝有的垂到青石板上,显得那么柔若无骨,和它们擦身而过,都舒展一下纤细的肢体,与青石板上面的水印连成一片,简直产生一种发痒的喜爱。

听听老人们嘴里吐出的一串街巷名和泉水名吧:金菊巷、剪子卷、花墙子街、芙蓉街、王府池子、珍珠泉、漱玉泉、无忧泉、舜泉、白石泉……就能知道那是怎样的情趣了。长辈的长辈提着一篮子脏衣服,后面跟着孩子们,穿过这些巷子,到随处可见的一处小泉池边,老人不停地洗,孩子们就在附近弯弯曲曲的小溪边玩耍。小溪极浅,却也能没及脚踝,有各种各样圆滑的石子垫底,还有长长的飘动的水草,偶尔有几只小虾和一条小鱼游过来,就到达了快乐的巅峰,欢呼雀跃。

然而,奇怪的是,这样梦幻般的美丽却让老济南人头痛了。他们抱怨政府不体谅民情,不去治理这种威尼斯式的小路,因为青石板的路面高低不平。而且日夜被水滋润着,有些地方就生了青苔。倒是浪漫了,却让步行的和骑自行车的人处处不便,容易摔跤不说,出门就要穿不透气的雨胶鞋,弄得家家都是统一的臭脚丫子味。

如今,这样的良辰美景都已经成为虚设,那种极致、含蓄的图片般的美丽永远变成了回忆或者挂在了博物馆的墙壁上。现在的济南连老舍《济南的冬天》里“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都是奢侈的。因为济南的冬天已经很少看到雪了。只有老舍笔下的阳光还依然温暖着我们。72泉中有的已销声匿迹,有的干涸了,连声势最旺的趵突泉都时断时涌,即使喷涌的时候,也变得温柔了,像三朵羞涩的睡莲,倒是它周围的地方不断上升的小水泡,犹如闪亮的白色珍珠,一串串的煞是好看。是的,济南空气里的水分被现代生活的热烈蒸发了,剩下的只是干裂和炙热。

老济南人都如愿了,再也没有了摔跤和穿雨鞋的烦恼,可是又怀恋起和泉水相伴的岁月来,他们开始感慨时代的变迁使城市之间更加相似,这时才明白了泉水的冰冽与童真的快乐一起永不复返地封存在那个年代。这似乎是伤感的。然而,当我看着老人们在盛夏夜晚,三五成群地坐在富丽堂皇的商厦前享受空调的余凉,闪烁的霓虹灯照亮他们惬意的表情时,宁愿把这种时代的变迁看做是城市的成长,就像人必须要长大,必须由幼稚变得成熟一样,一座城市也终将由最原始质朴的模样,变得丰满和时尚。既然是成长,就要付出成长的代价。

老济南人的抱怨和愿望实现后的遗憾;济南的成长和成长后所付出的代价……好像济南人总是在患得患失中感受不变中的万变。也许惟一恒久的恐怕就是青石板下的一眼泉,那是烙在每个济南人心中的一块写满生活情趣的青石板,一眼流淌着命脉的生生不息的泉。

阅读点拨

“一座城市的成长代价”,这真是个有趣的话题。有所得必有所失,或许正是在这种患得患失的焦虑中,人们才更加丰富了自己对济南城的感情。其实不光是济南,每一座城市的人们,在城市“成长”的过程中,不都要经历这样的阵痛吗?城市是这样,人生似乎也如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结尾的含义恐怕远远超出了作者本身所言。

 


【同步达纲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南( ) 落( ) 清( ) 上( )

2.填空。

《济南的冬天》作者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人,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等。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

(2)设若单单是有阳光……(     )

(3)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     )

(4)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

(5)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4.分析下列句中加粗词的作用。(要仔细品味,细细体悟)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的。

(2)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3)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热气。

(4)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二、阅读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5.给下列加粗的汉字注音。

肤( )              着( )          雪( )         ( )

6.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段意。(概括要注意全面简洁)

7.本段写景的顺序是__________,文中表明这个顺序的词语有                  

8.体会文中四个加粗字的表达效果。(一定要结合语境)

①矮:                                                                 

②顶:                                                                 

③镶:                                                                 

④穿:                                                                 

9.“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一句中“更美的山的肌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

10.“看吧”一词中,“看”到的对象应该是(可以从意思和语感两方面综合考虑)( )

A.好像日本看护妇                      

B.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C.微微露出点粉色                      

D.那些小山太秀气

11.体会下列各句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2)那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12.选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 )

A.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形象描绘了雪后小山的“妙处”。

B.第六句是全段的中心句,突出小雪点染后的小山“太秀气”。

C.第一、六两句首尾呼应。用“太秀气”揭示“妙”的实质。

D.本段无中心句,综合起来看,“太秀气”“最妙”各有各的用处。

 

三、作文

13.以“家乡的冬天”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片段,注意突出家乡冬天的特征。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jǐ zhuó chénɡ xiānɡ

2.老舍 舒庆春 舍予 北京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茶馆》

3.(1)(天空)晴朗高爽 (2)假如 (3)温和、合人心意 (4)清澈明亮 (5)清净

4.(1)“声”字准确说明济南的冬天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

(2)“也许”表示不肯定,更增添了“这是张名画”的真实感。

(3)“点”准确而形象地写出了水的“温”,冒着热气,但只是一“点”,这就不是热而是温了。

(4)“慢慢”引导人们的视线,表现出一种欣赏的感情,与下文“空中,半空中,天上”三个短句的节拍吻合。

二、5.jī lòu báo xiū

6.写“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

7.以空间(方位)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8.①和小山、小雪相配合,写出了小山的秀美②和“看护妇”的比喻相照应,说明雪下得小。③写出了白色的山尖与蓝天相连接的特别。④拟人,写出了雪和草覆盖了小山的景象。

9.指“春天来临后那满山的花草”

10.C

11.(1)“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人以动态的生活实感。

(2)“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

12.B

三、13.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