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w690/4ce0349egx6CknkEMVebc&690胎息:呼吸停止后的神通" TITLE="【导引养生】之三 胎息:呼吸停止后的神通" />
胎息:呼吸停止后的神通
胎息法,包括闭息与调息两类。闭息是指通过锻炼逐渐延长停闭呼吸的耐久能力;调息是指通过意守入静与调息的方法,达到“静神减息”,诱发循经感传,一般也称“内丹术”。
◎
胎息法
相传道家的胎息功源于仿生龟息气功,到汉代才演变为胎息。《后汉书·王真传》中说:“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胎息是行气法中的一种,属于道家的密宗,是一种极缓慢而深沉的呼吸,又称潜呼吸。
炼气到达深入程度后,可以不用鼻口呼吸,全靠腹中内气在体内氤氲潜行,如婴儿在目胎中一样不用鼻口呼吸,而是通过脐带与母亲的任相连,任脉通于肺,肺通于鼻,母呼儿亦呼,母吸儿亦吸,气体交换、吐故纳新都通过脐带往来,这是胎儿的特殊呼吸代谢方式,称为“胎息”,也称之为“内呼吸”,与出生后口鼻之“外呼吸”方式相对。胎儿出生之后,脐带翦断,外呼吸替代内呼吸,从而形成了“虽有呼吸往来,不得与元气相通”的格局。而胎息的修习,便是以后天之气接引先天之气,通过意守和气贯脐部“下丹田”.以“重返婴儿”。
道教从逆返先天的理论出发,认为炼气到无鼻息出入,返还到婴儿在母胎中之状态时,就能返本归元.长生不死,所以把胎息功视为修仙的至要和最高境界。胎息功练成后“谓之大定”,即可达到食气和辟谷的神奇境界。这便是胎息修习的主要方法和目的。
◎呼吸停止后的神通
胎息锻炼的方法和名目繁多,常见的有闭息法,咽内元气法、存思服气法等。胎息功追求鼻息微微、若有若无的高度入静境界,类似于动物冬眠状态。达此境界时,人体各部生理机能将极大限度地减缓运用节奏,新陈代谢过程将极度放慢,身体各部器官将得到全面彻底休息,使人体各生理机能得到改善与增强,早期的胎息法主要是锻炼闭气的耐久力,唐宋以后“内丹术”兴起,主张“澄神定息”,通过意守丹田的方法来延缓呼吸频率,以养神益气、祛病延年。
公众微信号:wys500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