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韵》与《集韵》之辨异
《广韵》与《集韵》都是宋代的韵书,成书时期相差只有几十年(《广韵》成书在1008年,《集韵》成书在1039年),《广韵》是最古的一部韵书,其语音体系基本延续《唐韵》和《切韵》。但是《集韵》较之
《广韵》有了更多的改进。
首先从音韵学的角度来看,《广韵》的反切与六朝人的反切一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上字不必管韵母和声调,下字不必管声母。而《集韵》则规则较为严格,上字下字的声母韵母接近一致,所选的切字往往都在同韵部或邻韵部,并且洪细相当。以四等字切四等字。例如:条,广韵徒聊切,集韵田聊切。田,广韵徒年切,集韵亭年切。鸡,
广韵古奚切,集韵坚奚切。
其次,《广韵》共分206韵,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章炳鳞说:“广韵所包,兼有古今方国之音。”广韵既照顾了古音又照顾了各地方音。而《集韵》把206韵合并成108个韵,文与欣通,吻与隐通,问与锨通,勿与迄通,对与代废通,盐与沾严通等,把这些同用的韵合并起来。现在所用的平水韵只有106韵,把上声并到迥韵里去。而这之后的《中原音韵》把原本的四声分立,声调不同的字,只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就算入同韵部。并且把入声字都归入阳平、上声和去声去了,此后入声已消失。《中原音韵》为了作曲,大量革新,不再受官韵的束缚了,不得不算是一大进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