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毕加索:像儿童那样画画

(2014-03-26 07:33:21)
标签:

教育

http://s12/bmiddle/001phFNBzy6HBmQxWQPeb&690
      今来今去是很古的人说人生苦短,短的像今天一样;忘了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作家一生的文字锤炼,只是给另一代作家的几句话作铺垫。

 

    看毕加索少年时的画,那种洗炼、老成 、要言不繁,乍看无纵其才,再看倒像是大匠晚年才得修炼到的境界。

http://s14/mw690/001phFNBzy6HBmYFgVDad&690

 

    毕加索有自己的说法:我在十几岁时就能画得像个古代大师,但我花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

  

        这个话题可以来说一说:孩子画画同职业画家的差别不在画法,如孩子般假天真,假变形的大人的画,满美术馆,满画廊挂,其而真正的差别在于孩子的观看方式。

 

    欧洲美术史说来可分作上半时下半时两个结段。

    

       文艺复兴到19世纪的绘画贯穿的是成人的观看方式,即所谓写实的、自觉的、科学的,诸如比例、透视、据实写生之类;构成上半时。凡欧洲美术史正史之外的绘画相对来说就体现为小孩的观看方式,构成下半时。

 

    小孩怎样观看呢?即自发的,但非科学地状物的欲望,例如只看物象轮廓,用简单的线、色表意,而且是局部的看,画左眼不看右眼,画前面不顾后面;顾上不顾下,有时根本不看,只看画面需要而放形放色,或表述心中那片必需的表述。

 

    我们有时侯看着小朋友随随便便的画画,觉得画画很容易,结果动手一画,画的很差,很没劲。毕加索也从未真的像孩子那样浑然自发地画画,毕加索终其一生精玩整个下半时欧洲绘画手段,他从塞尚拆开物象结构的启示,构成立体主义视觉方法,他的贡献是将立体主义散点式的观看同孩子般的局部观看互相混淆,相机得事,看一处画一处,局部写实、合理,整体虚构、不合理,由此遂引发展出不穷的新造型、新构局。

http://s3/mw690/001phFNBzy6HBn8DhIe22&690

 

    比如毕加索版画中的线描肖像,他神奇地调和了成人精明的绘画经验(判断效果、控制画面)和孩子率真的观看经验(单凭感觉、直觉)。奇迹发生了:毕加索画出了形神酷似的肖像画。

 

    有本毕加索的画册是在每张画的下方陈列画景物的照片。酷似到何种程度呢?还是用毕加索自己的话最妙:作家斯旦女士抱怨大师没画像她,毕加索答道:没关系,太太,慢慢地您就会像您自己的肖像。

 

      对照照片,照片中的人物已被毕加索大卸八块,五官颠三倒四,景物精简的再也不能减了,这样画过之后,更像他(她)们自己了,比照片还像,因为照相机不会读景、读物、读色彩,只是个有眼无珠的工具。

      

      他画的眉眼、鼻翼、嘴唇、耳轮、均极准确,他只是将五官移位重组。侧脸而能看到双眼,正面而画出耳背,这种将环绕各个面的观察,全画在一个平面上的愿望,不但不是夸张,而且渴望更真实的意图,就是孩子的意图:眼睛所看到的任何印象,部分都不想遗漏。

 

    像孩子那样观看,毕加索既看到如人脸面、前胸,也记得他们的领背、后臀,他要同时同在的全给画出来,这样形是了,但截取毕加索勾划的鼻梁、脸颊、乳房、腰背的线条,现细看,不但没变形,而且正是忠实观察处处参照模特儿的当场写生。

http://s6/mw690/001phFNBzy6HBndFWq9a5&690

    用立体主义的理论术语同时性当然也可解释毕加索这种将各个同在地画成一个平面的意图和效果。但理论从来不是毕加索的兴趣,也不是他的话语方式。

 

     像孩子那样画画才是他泄露真理或是说窃取真理的方式。

 

   我们都说毕加索很“伟大”,伟大的象一个策划家,策划了一场前无古人的绘画革命。

http://s2/mw690/001phFNBzy6HBnjThkZb1&690

     现实中,类似上图孩子的绘画却象无父无母的孤儿,饱受各种的指责、误导、低看。

http://s10/mw690/001phFNBzy6HBnxa9Jvc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