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各阶段儿童美术启蒙方法(一)

(2014-03-13 14:50:31)
标签:

教育

http://s4/small/001phFNBzy6Hh775RPZ93&690

儿童美术是当前早教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众多家长希望良好的美学素养伴随孩子一生,但在如何引导孩子美术教育的方法上却少有参考,将适龄的孩子送到美术班也就万事大吉了。

 

“具体的方法”是家长关心的事,这个问题值得一说,首先要说说与美术相关的儿童成长特点,12岁前可以大致概括为四个阶段:

 

0 —1.5岁:感官触摸期,特点是对痕迹的观看和体验。

 1.5— 3 岁:抽象交流建立期,特点是从形状体验中抽离出语言。

        3— 8 岁:内在感受建立期,特点是用图形方式表达观看的感受。

        8— 12岁:多样的自我探寻期:特点是文字与画面开始融合。

   

这里的年龄划分不是绝对的,个体会存在差异,各阶段的特点是家长需要了解的重点。

 

      先说说第一个阶段,有经验的家长都知道,孩子在这个阶段各种感官和身体快速成长,即眼、耳、鼻、舌、身、意,随之体会出色、声、香、味、触、法。孩子会睁大眼睛惊奇于周围各种各样的痕迹,形状的、声音的、好吃的、坚硬的、柔软的等等,孩子用自己敏锐的感官触摸世界。

 

      在这个时期里,与美术关联的是痕迹感受,而与之对应则为痕迹产生的过程,自然而然的痕迹是最美的,由此,我们具体的方法也要围绕自然

http://s5/mw690/001phFNBzy6Hh778Yq854&690


 

相对自然的家居环境会带给孩子美的痕迹感受,过分渲染、过分复杂的装修装饰是成人情绪的表现,将与儿童相关的环境饰以粉兰、粉红的涂饰,是成人对儿童世界的假设,这种强调反而会干扰自然痕迹的触摸和观看。成人也只有在具有知识前提下,才能分辨粉红背景里物象颜色的变异,却经常乐于将这个难题出给没有任何知识基础的孩子。

 

以自然材料、颜色为主体,在安静、舒服、协调的环境中,孩子更容易建立美的痕迹感受,家居纺织品选择单纯一些的种类,配以类似小碎花的图案,能让孩子安静的看、安静的听是家居配合的重点。
http://s12/mw690/001phFNBzy6Hh77accj2b&690

听、看、闻的敏锐期里,玩具是痕迹感受一个重要的来源,同家居配合原理一样,尽量选择自然的玩具是好的方法,过度商业化设计的各类塑料玩具不会带来美好的痕迹感受。这个时期,基本元素的形状颜色更容易产生美的痕迹感受,例如让孩子更多的触摸苹果、梨、核桃等水果,把玩安全挑选后的天然木棍,孩子会惊奇的抓、扔、敲打,而塑料的奥特曼只会带来疑惑的刺激。

 

孩子到8个月左右时,“痕迹感受”会进入到“痕迹体验”,痕迹的产生过程会更有兴趣。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去体验痕迹的产生过程:画画也就开始了。

 

宣纸、白报纸是非常容易买到的材料,特点是柔软并拥有较强的吸水性能,容易产生痕迹。颜料的选择就更为方便,自然界里带颜色的果汁随处可得,葡萄、蔬菜汁甚至白色的牛奶都是能产生痕迹的安全颜料。
http://s15/mw690/001phFNBzy6Hh77d4XY7e&690

铺上较大面积的宣纸,挤上几滴精心挑选的“颜料”,让孩子找到舒服的姿势,把住孩子的小手,从点滴的颜料出发、拉动,一道道痕迹跃然纸上……,高兴的孩子可能会即兴发挥,用蘸满颜料的小手拍打纸面、甚至踩踏、撕扯,用蘸上颜料的水果滚压……,孩子在研究痕迹,注意安全就是了。http://s12/mw690/001phFNBzy6Hh77eQL91b&690

孩子也会喜欢“紧握”这个动作,家长能适时的帮助孩子进入到“执笔”阶段,可以购买一种叫“纸擦笔”的文具,也叫纸涂笔,是用宣纸卷制而成,柔软而安全,选择大号的容易让孩子紧握,淘宝上很容易查到,当然手巧的家长也可以自己用宣纸卷制。还是铺上较大面积的宣纸,握笔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做主,把住孩子握笔的手,拉出那一道道让孩子惊奇的痕迹。


http://s3/mw690/001phFNBzy6Hh77fNUS62&690

再下一个适当的时机,家长可以将较大号的毛笔剪断成合适的长度,将不安全的笔杆包裹以安全的胶布,制成球状或棍状的笔杆,引导孩子进入到蘸取颜料的过程。

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刻意引导孩子画出具体的形状或物象,痕迹的产生过程,手指、身体、颜色与纸的接触关系才是痕迹阶段的重点。

 

究其实质,人类进化的早期过程中,也正是通过对自然痕迹的观看与感悟,从而发展进化出了图画、文字的雏形。现代社会中,儿童其实能以极高效率的成长体验这一过程,建立出内在对自然的真知,只是成人更多的选择了以知识告知的形式,让孩子以记忆的方式重复背诵罢了,这种缺乏内在认知的美,只有其形而无其神,随同年龄的成长渐渐的随风而去了。

http://s13/mw690/001phFNBzy6Hh77kVAg5c&690

痕迹是形状的基础,从形状中抽离出语言,是孩子下阶段的特点,当我们拿着一个苹果,用心的教着孩子苹果的发音时,孩子与外界的抽象交流开始建立了。有经验的家长已经知道,孩子的发音更多从名词开始,这就是美术里的形状!

 

下一次,我们谈谈第二阶段1.5岁到3岁的美术引导的“具体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