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学生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灵絮语 |
http://s4/middle/4cdff830tc2140a713553&690
晚自习结束之后,我领着儿子去送寝。路上,我班的大孩子就逗儿子玩,儿子就用校服和他们打乐。送完寝回来,儿子红着眼圈告诉我,我班的李化(化名)骂他——实际就是骂儿子的妈(很多孩子骂人的口头语就是骂别人的妈妈)。当时我听了很生气。第二天上品德课的时候,我又想起了这件事。趁着学生背书的当儿,我就私下询问李化,李化说儿子的校服打着他了,打疼了。我告诉他,自己处理不了的事情你可以寻求帮助——找老师,找同学都可以,但你不应该骂人,骂人是不对的。无论是和谁相处,别说是自己老师的孩子,就是同学之间也不应该动不动骂人。但李化一直一再强调我儿子把他打疼了,他只能这样。一副绝不认输的样子。既然这样,我也不再多言,但正色告诉他,我对他很失望。
但事情并没有结束。
一下课,李化便急不可耐地找班主任要出校门的批条,他要回家,不上(学)了。他告诉班主任我儿子打他了,老是骂他(此语失实。前几天儿子还悄悄告诉我,他说了姐姐“傻吗”,所以这几天心里都不得劲。我自信儿子有这份“文明用语”的家教),语文老师还怪他。当班主任说要向我了解情况,并给我说出李化的这番话时,我不止气愤,更是惊心——我在想,什么是师生,什么是母亲和孩子,相差何止天和地的距离。
邻班的老师说起他们班一个孩子,老师在班里批评了他,放学后,他蹬蹬蹬一口气爬到宿舍的五楼嚷着要跳楼,对亏了负责寝室的生活老师硬拉硬拽,终于“化险为夷”。
日本文艺批评家厨川白村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记下这件事,权当抒发一下心情吧。明天,明天还得继续,也许,这就是教育的现状,这就是现状的真实。接受它,继续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