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文献文摘 |
◇胥臣论教诲之力
文公问于胥臣曰:“吾欲使阳处父傅讙也而教诲之,其能善之乎(1)?”对曰:“是在讙也。蘧蒢不可使俯(2),戚施不可使仰(3),僬侥不可使举(4),侏儒不可使援(5),蒙瞍不可使视(6),嚚瘖不可使言(7),聋聩不可使听(8),童昏不可使谋(9)。质将善而贤良赞之,则济可(10)。若有违质(11),教将不入(12),其何善之为(13)!臣闻昔者大任娠文王不变(14),少溲于豕牢(15),而得文王不加疾焉(16)。文王在母不忧(17),在傅弗勤,处师弗烦,事王不怒(18),孝友二虢(19),而惠慈二蔡(20),刑于大姒(21),比于诸弟(22)。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23)。’于是乎用四方之贤良(24)。及其即位也,询于‘八虞(25)’,而谘于‘二虢(26)’,度于闳夭而谋于南宫(27),诹于蔡、原而访于辛、尹(28),重之以周、邵、毕、荣(29),亿宁百神(30),而柔和万民(31)。故诗云:‘惠于宗公,神罔时恫(32)。’若是,则文王非专教诲之力也(33)。”公曰:“然则教无益乎?”对曰:“胡为文,益其质(34)。故人生而学,非学不入(34)。”公曰:“奈夫八疾何(36)!”对曰:“官师之所材也(37),戚施直镈(38),蘧蒢蒙璆(39),侏儒扶卢(40),蒙瞍修声(41),聋聩司火(42)。童昏、嚚瘖、僬侥,官师之所不材也(43),以实裔土(44)。夫教者,因体能质而利之者也(45)。若川然有原,以卬(46)浦而后大(47)。”
(1)阳处父,晋大夫阳子。讙,文公子襄公名。
(2)蘧蒢,直者,谓疾。
(3)戚施,瘁者。
(4)僬侥,长三尺,不能举动。
(5)侏儒,短者,不能抗援。
(6)有眸子而无见曰蒙,无眸子曰瞍。
(7)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瘖,不能言者。
(8)耳不别五声之和曰聋,生而聋曰聩。
(9)童,无智。昏,闇乱。
(10)赞,导也。
(11)违,邪也。
(12)不入其心。
(13)言不能使善。
(14)娠,有身也。不变,不变动。
(15)少,小也。豕牢,?也。溲,便也。
(16)言易也。
(17)体不变,故不忧。
(18)王,谓王季。
(19)善兄弟为友。二虢,文王弟虢仲、虢叔。
(20)惠,爱也。三君云:“二蔡,文王子。管叔初亦为蔡。”
(21)刑,法也。大姒,文王妃。
(22)比,亲也。诸弟,同宗之弟。
(23)诗大雅思齐之二章。寡妻,寡有之妻,谓大姒。御,治也。
(24)以自辅也。
(25)询,谋也。贾、唐曰:“八虞,周八士,皆在虞官,伯达、伯括、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26)谘,谋也。
(27)皆周贤臣。度,亦谋也。南宫,南宫适。
(28)诹、访,皆谋也。蔡,蔡公;原,原公;辛,辛甲;尹,尹佚:皆周太史。
(29)周,周文公。邵,邵康公。毕,毕公。荣,荣公。
(30)亿,安也。
(31)柔,安也。
(32)亦思齐之二章。惠,顺也。宗公,大臣也。恫,痛也。言文王为政,谘于大臣,顺而行之,故鬼神无怨痛之者。
(33)言因体也。
(34)言有美质,加以文采乃善。
(35)不入,不入于道。
(36)八疾,蘧蒢至童昏。
(37)师,长也。材,古裁字。
(38)直,主击镈。镈,钟也。
(39)蒙,戴也。璆,玉磬。不能俯,故使戴磬。
(40)扶,缘也。卢,矛戟之柲,缘之以为戏。
(41)无目,于音声审,故使修之。
(42)耳无闻,于视则审,故使司火。
(43)所不能材用。
(44)裔,荒裔。
(45)能质,性能。
(46)案:“卬”,考异卷三:“当为‘御’。”札记引段玉裁说:“‘卬’当为‘御’字之误。韦解亦当为‘御’,迎也。”
(47)卬,迎也。言川有原,因开利迎之以浦,然后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