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寻智珠寺

(2019-05-27 17:52:57)
标签:

杂谈

休闲

智珠寺的地址:景山后街嵩祝院23号。

隐身在北京的胡同里的智珠寺,找到实属不易,在初夏一个凉爽的早晨,我们一行人2路公交车“沙滩路口南”下车,问了不下四五个路人,加上春正妹妹的手机导航,七拐八拐后,终于与它如期而遇了。

探寻智珠寺

只有这个牌子了!牌子下和铁门前停满了小卧车。

小巷里文保单位的牌子还挂在原来的墙上。山门看不见,只有一扇大铁门斜着把通往寺门的路挡得严严实实,问了一位光着膀子去公厕解决内急的汉子(一看就是街坊)得知这扇门要10:30~11:00才开,得嘞,下面就是如何打发这段等候的时间了!

 

串胡同去!楼房一住几十年,胡同很少去,偶尔逛逛的锣鼓巷简直等于逛小店儿,所以,我们便随意的、没有目的的走弯弯曲曲的巷子,和北京老大爷聊天甚至去“参观”他经过了胡同改造过的家。北京胡同的院子大多是大杂院,看着虽凌乱,但是,那种邻里守望相助的感觉还是历历在目,这让我这个从小住胡同的竟多少有点羡慕呢!

              探寻智珠寺

                                 这里就是嵩祝院西巷

 探寻智珠寺   探寻智珠寺

胡同的感觉永远是家的感觉   

        探寻智珠寺    探寻智珠寺

景山街道居然还办了个小展览。

探寻智珠寺
胡同厕所非常干净,洗手水是热的!

探寻智珠寺

这是胡同里紧邻“智珠寺”的“嵩祝寺”,现在是“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北京代表处”和“全国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两个单位占据,大门紧闭,从门缝里能看到悠静、古雅、漂亮的大院子,抱着一线希望,敲敲那诺大的门环,出来一位身着民族风白色裙子的姑娘,有礼貌的拒绝了我们想进去看看的愿望。

这两个单位如此厉害,占据如此大的一片佛教建筑群!六百多年前,大约在公元1409年,即明成祖永乐七年,伴随着故宫的修建,永乐皇帝选址故宫东北角和景山东沿创建皇家御用印经厂,是皇家印刻汉文和梵文经文典籍之所。在巅峰时期,曾有6080位秀才组成的团队与大约860名僧人共同在印经厂内工作,曾经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圣地。后来,在公元17世纪末,康熙帝推崇藏传佛教,提倡在全国广建佛教寺庙,原御用印经厂被选为建造这三座重要寺庙的地址,这三座寺庙自东向西排成一线,分别为“智珠寺”、“法渊寺”和“嵩祝寺”,形成了一组较大规模的佛教寺院群,并赠与二世章嘉活佛,自此,嵩祝寺成为历世章嘉活佛在北京的主要驻地,其历史地位曾在雍和宫之上,而这就是这片古建筑群的前生。

探寻智珠寺

“胡同串子”当得差不多了,回到智珠寺已有不少游客在静候开门,交流中得知:大多是因为看了介绍“智珠寺”的“帖子”来看这“修旧如旧”老寺庙;大多是老北京人。(红裙者面对的就是斜着安放的大铁门,铁门里便是山门了)

先了解一下“智珠寺”的历史吧:“智珠寺”三字为乾隆皇帝钦笔题写,康乾盛世之时,智珠寺和相邻的嵩祝寺、法源寺,成为北京城内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圣地。1949年后,北京的寺庙大多转变为民用,智珠寺也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是北京市盲人橡胶厂、无线电厂,后来1970年代是赫赫有名的北京东风电视机厂,再后来工厂迁移,这里就成了大杂院,曾经的皇家的寺院由于时代的变迁,智珠寺被拆改得面目全非,奄奄一息。

  2007年始,由在中国生活了的比利时人温守诺重新修整,下面是他的部分自述:

我是Juan van Wassenhove,比利时人,中文名字是温守诺。我第一次来中国是1988年,那时候才20多岁。当时我从美国花旗银行辞职,在中国做了6个月的背包客,之后先到香港、再到内地工作。今年我已经56岁了,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2007年,我在上海和北京两地工作,住在北京西城区,经常在胡同里散步、骑自行车,无意间路过这里,当时这里环境很糟糕,大门紧闭,只能看到这个大殿的屋顶,其他的地方都被六十年代的建筑所覆盖,基本是一个垃圾回收站了。我喜欢老建筑,以前我在欧洲住的也是老房子。四合院是我很向往的一种生活,室内和户外没有一个明确的边际,就像在自己的一个小花园里,有一种安全感。这么漂亮的建筑藏在这里,我感到很可惜。当有人联系我说,北京佛教协会在找人维修这个寺庙,我就决定想办法把这里救下来。

修复这个寺庙的原则就是“修旧如旧”,我们做的是修缮,不是翻新,必须要尊重历史。寺庙里有很多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痕迹,我们先把所有不想保留的建筑拆掉、运走,一共清理了400多卡车的垃圾,这个过程就花了23个月,大殿是最重要、六十年代这里发生过一场火灾,大殿的屋顶全部被烧焦,很多大梁变得很细,最细只有几厘米,非常危险,我觉得,再不及时修复,肯定会塌下来,我们买来新的木料,然后做旧,替换掉了70根几乎要倒塌的梁柱。我们想尽量保留原来的老材料,大殿屋顶的瓦片,我们请工人一片片取下来,擦干净再放上去,一共手工擦拭了6万多片瓦。修屋顶的过程中,我们意外发现大殿天花板上有很多当年的壁画,当时有不少人觉得没什么价值,可以拆掉做新的,但我觉得,肯定有办法修复,我找到20多年的好友,画家汤国,他带着助手在北京待了一个月,把天花板上的300多块壁画拿下来,一个一个去复原,然后再放回原位,最终有80多块壁画被保留了下来,大殿的工程就进行了一年左右。本来我们觉得,修复这个寺庙一两年足够了,但是实际上花了远远超出预期的时间,2008年开始修复,到了2013年才基本结束,足足花了5年时间。

来我们这里的人既有名人,也有周边的邻居。苹果公司CEOTim Cook、法国总理Edouard Philippe、丹麦女王、比利时王后都来过这里。去年我们做了一个统计,一共有16万人路过这个场地,大部分是年轻的中国人。所以这里不是一个老外目的地,是中国人也很喜欢的场所我也经常看到胡同里的大妈带着她的小孙子来玩,对他们来说,这里就是一个公园,还不收门票。

探寻智珠寺

智珠寺山门前很局促,除去山门上眉《敕建智珠寺》的石刻外没有牌匾。

 探寻智珠寺

二道山门内也没有哼哈二将或弥勒、韦陀象,悬挂的是一段烧焦的梁木和液晶屏上展示的智珠寺修复过程。

探寻智珠寺

这对风化的石狮子,久经风雨了。

探寻智珠寺

智珠寺大悲殿内平时是封闭的,后侧被辟为休息区

                       探寻智珠寺    探寻智珠寺

修旧如旧的感觉和大火后正殿被熏黑的建筑材料。

 

    探寻智珠寺    探寻智珠寺     

能触摸的伤痕和新事物就是这座经历坎坷的寺庙带给人们复杂而真切的感受。那个黄绿色的琉璃鸱吻构建有两个(右侧还有一个),现在是门前的摆设了。

探寻智珠寺

大殿墙上的标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也被完全保留下来了。有趣的是,这几个字也能代表我们三个人修复过程当中的气氛。紧张、严肃,是指我们认真的态度,团结、活泼,是说我们关系很要好,这个修复的过程也很好玩。——温守诺(从玻璃窗拍摄,没有佛像,有几排桌椅整齐摆放。)


探寻智珠寺
水池是特意保留的,过去是烧锅炉的地方,有了水之后,夜晚的建筑可以倒映到水池上,非常漂亮。寺庙修建完毕之后,我还策划了许多文化内容,希望大家能经常到这里来。——温守诺


探寻智珠寺

我喜欢中国的茶文化,所以在院子的一角设置了一个茶空间。——温守诺(这个茶室就叫“回”)

  探寻智珠寺 探寻智珠寺

 

院子左侧有落地的玻璃窗的是西餐厅,原因可能是文保单位内不允许明火烹饪。

        探寻智珠寺     探寻智珠寺
西餐厅的包间,这家西餐厅面向所有顾客开放。

探寻智珠寺
又一间会客室

             探寻智珠寺    探寻智珠寺
画廊常年举办免费的艺术展。还有小型音乐会和舞蹈演出。

              探寻智珠寺    探寻智珠寺

院子里的无名雕塑。左侧这个现代雕塑是八个身着中式褂子的光头汉子光脚蹲在地上,抱拳托颌,围成一圈似乎在思考,中间是一端雕有龙头的石柱,是不是寓意这当年修旧如旧的艰难?


聊聊观后感:

一是,智珠寺“重生”的初起是一个“不远万里”来中国的外国人来提议、来实现的,是不是让中国人多少有点遗憾和惭愧。

二是,同时代三个寺庙:“嵩祝寺”虽金碧辉煌、油彩厚重,已完全不是本来面目,不为宗教和百姓所用;“法渊寺”已是消失在民居和楼房之中;只有现在的“智珠寺”还算接地气,尽管更名为“东景缘”(现在的对外经营的名称),在这里,你还能触摸一些历史的痕迹,还能听到过去与现在的对话,还能带来些许思索!设想如果与修缮一新的故宫相邻的这片古建筑依在,这个三座寺庙尚存,香火依然旺盛,诵经之声还是朗朗,甚至转经筒还在转动……

三是,当在这座600年的寺庙的中浏览,似乎能找到它过去的庄严,也能揣测它经历的苦难,但是,给我的感觉是宗教的作用已无存,算是个文艺会馆吧!

借网友的诗句结束本文:重檐黛瓦护沧桑,垒起秦砖大院墙。

 

  火迹应说前代事,曾经禅寺也神伤。


    注:包含有餐饮、住宿、展览、会议各种功能的“Temple”东景缘(智珠寺),日落观赏灯光的电子票网购是:15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疫情中游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