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江南水乡典型/2010年天堂游记

标签:
旅游情感杂谈 |
分类: 回眸岁月长河中留住的那些瞬间 |


乌镇是一个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






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

总体格局,河网在乌镇内和主干道重合,连桥成路,流水行船,作成亦路亦水的形式。这个水网体系连接京杭运河、太湖和乌镇的池塘、水井,理想地解决了农作、饮用、排水、观赏、运输等水问题。
在乌镇的布局中,由于历史上曾地跨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乌程、归安、崇德、桐乡、秀水、吴江、震泽),加之吴越文化的积累、沉淀,观念上明显受中国传统儒文化和运河商业文化的影响,多轴线明确、卑尊有序的各式住宅。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地处富饶的杭嘉湖平原中心。乌镇距桐乡市区13公里,距周围嘉兴、湖州、吴江三市分别为27公里、45公里和60公里,距杭州、苏州均为80公里,距上海140公里。镇域面积79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

网文摘录:《什么是乌镇?古镇不古。》

“与此同时,作为快速城镇化的副产品,古村古镇大量消亡,人们甚至来不及惋惜。许多人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古镇情结,一种对小尺度、慢生活的向往,“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出自木心的诗歌《从前慢》)

“幸运的是,仍有不少古镇因为各种原因得以保留,以江南最为集中,包括周庄、同里、西塘、南浔、甪(lù)直等等。”

“在旅游业的竞争压力下,这些江南古镇面临着严重的同质化,普通人很难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差异,但有一个古镇却很特别:乌镇。”

”它是古镇却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古镇,它很时尚、很前卫,乌镇戏剧节蜚声全国,世界互联网大会将其定为永久会址,它的百度搜索指数也是逐年拉高,远远超过其他古镇。”


“”乌镇内部也被众多河流分割,最重要的三条河道形成了一个显著的十字形,将乌镇分割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区域外围分别设置栅栏防备匪盗,因此得名东栅、西栅、南栅、北栅,这便是乌镇的第一个元素:流水。“”
(内部水系图,现在乌镇景点主要分布于东栅、西栅,制图@王朝阳&张靖/星球研究所)

小桥流水,桥是江南水乡古镇不可或缺的。现30多座其中西栅有通济桥、仁济桥,中市及东栅有应家桥、太平桥、仁寿桥、永安桥、逢源双桥;南栅有福兴桥和浮澜桥;北栅有梯云桥和利济桥。这些桥最早建于南宋,大多始建或重建于明清,有些桥还题有桥联。



“”借助水运的便利,乌镇从宋代起逐渐发展为江南贸易重镇,到明清时,其规模及繁华程度已经不亚于一个郡县。“财赋所出甲于一郡”、“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摩肩接袂如一都会”。(出自明代嘉靖时期《乌青镇志》)
富裕的乌镇人临水构屋,房屋多为一二层,精巧宜人,或是青瓦为顶、木板为壁,或是粉墙黛瓦,简洁雅致。“”
(亲水建筑,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街道遇水则搭桥而过,最多时乌镇的桥梁多达120座,可谓百步一桥。它们风格各异,包括单孔拱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