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國民間信仰中的梓潼神(注释)

(2007-09-27 11:29:46)
标签:

人文/历史

 


1 《逸經》1936 年第9期。

2任乃強校注:《華陽國志校補圖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91頁。下同。

3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卷二0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第4冊第2368頁。

《太平寰宇記》卷八四引《郡國志》載:“惡子昔至長安見姚萇,謂曰:‘卻後九年,君當入蜀,若至梓潼七曲山,幸當見尋。’至建元十二年,隨楊安伐蜀,未至七曲山迷路,遊騎賈君蒙忽見一鹿,馳逐至廟門,鹿自死,追騎共剝之。有頃,萇至,悟曰:‘此是張君爲我設主賓之禮,烹食而去。’此即“鹿庖償故約”典故之出處。

4  [宋]孫光憲著:《北夢瑣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72頁。

5 [宋]樂史撰:《太平寰宇記》卷八四,臺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第643頁。下同。

6 [清]湯球輯補:《十六國春秋輯補》卷五十,《新校本晉書並附編六種》,臺北:鼎文書局,1983年,第379頁。

7 [清]季振宜編纂:《全唐詩》卷五三九,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16冊6171頁。下同。

8王仲鏞著:《唐詩紀事校箋》,成都:巴蜀書社,1989年,上冊第405頁。

宋高承《事物紀原》卷七,宋馬端臨《文獻通考·郊社考》皆載唐玄宗封梓潼神事。明刻繪圖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梓潼帝君”條載:“唐玄宗幸蜀,神迎於萬里橋,追封左丞相。”(《藏外道書》,成都:巴蜀書社,1994年,第31冊第746頁。)清咸豐《重修梓潼縣誌》卷三說“唐玄宗幸蜀,道經七曲,拜謁帝像”。

9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第7冊第2467頁。

10 《太平寰宇記》卷八四,第643頁。

11 《全唐詩》卷五七七,第17冊6461頁。

12 《全唐詩》卷六00,第18冊第6935頁。

13 《石刻史料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年,第24冊第18349頁。

14 [宋]居白撰:《幸蜀記》,《中國野史集成》,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第5冊第102頁。

15 [宋]李燾撰:《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九,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4冊第1066頁。

16  [宋]嶽珂撰:《桯史》,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27頁。

日本學者森田憲司《文昌帝君的成立——從地方神到科舉神》,考察了南宋都城臨安的文昌帝君崇拜與四川人的關係。[日]森田憲司《文昌帝君的成立——從地方神到科舉神》,載《中國近世的都市和文化》,京大人文科學研究所1984年編印。

17文天祥《龍泉縣太霄觀梓潼祠記》,《文山集》卷九,陳垣編纂:《道家金石略》,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414頁。下同。

18 《碧梧玩芳集》卷十七,《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1187冊第120頁。下同。

美國學者克裏曼(Terry F. Kleeman) 《文昌祀的擴張》,側重研究梓潼神從不出名的蜀地小神,演變爲普遍尊奉的文神的歷史。(《文昌祀的擴張》,載《唐宋宗教與社會》,夏威夷大學出版社,1993年。)美國學者韓森(Valerie Hansen)著《中世紀中國神靈的變化》,其中列舉有梓潼帝君專節,討論了宋代地方神的區域化現象。(Changing Gods in Medieval China1127-1276新澤西: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256頁。)

19虞集《四川順慶路蓬州相如縣大文昌萬壽宮記》,《道園學古錄》卷四六,《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07冊第652頁。

20 《清河內傳》,《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冊第288頁。下同。

21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5冊第1308頁。下同。

22 [宋]吳曾撰:《能改齋漫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528頁。

23 《明史》,第5冊第1308頁。

24參見清陳其元《庸閑齋筆記》卷六“文昌爲淫祀”條,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149頁。下同。

25  [清]陳康祺撰:《郎潛紀聞四筆》,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28頁。

26 [清]蒲松齡著:《聊齋志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冊第327頁。下同。

27 [清]陳其元撰:《庸閑齋筆記》,第149頁。

28 《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五四引《崖下放言》,中華書局、巴蜀書社,1985年,第49冊第60408頁。

29 《宋元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冊第3462頁。下同。

30 [宋]洪邁撰:《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1冊第223頁。

31  [宋]委心子撰:《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131頁。

32 [元]無名氏撰:《湖海新聞夷堅續志》,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282頁。

33 《宋元筆記小說大觀》,第3冊第3083頁。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卷七九六,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9冊第8341頁。唐大中十四年改元咸通,但孫樵原文記載爲大中十八年。

34 《夷堅志》第2冊第606頁。

35 [明]金木散人編:《鼓掌絕塵》,《明清善本小說叢刊》,臺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第4冊第11頁。

36 《清河內傳》,《道藏》第3冊第287頁。

37 《文山集》卷九,《道家金石略》,第414頁。

38[宋]吳自牧著:《夢粱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31頁。

39 《錢塘集》卷六,《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97冊第491頁。

40 《東塘集》卷十六,《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4冊第341頁。

41 [清]昭梿著:《嘯亭雜錄》,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444-445頁。

42 《雪坡集》卷三三,《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4冊第218頁。

43 《文山集》卷九,《道家金石略》,第414頁。

44 《清容居士集》卷四四,《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03冊第587頁。

45  [明]周清源:《西湖二集》,《明清善本小說叢刊》,臺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第3冊第12頁。

46 [清]無名氏撰:《後西遊記》,《明清善本小說叢刊》,臺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第3冊第7頁。

47 [清]錢大昕撰:《潛研堂集》卷二十,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328頁。

48 [清]方苞撰:《方苞集》集外文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603頁。

49 [清]方濬師撰:《蕉軒隨錄》卷七,《蕉軒隨錄·續錄》,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第266頁。

美國學者克裏曼(Terry F. Kleeman)在所著《神的自傳——〈文昌帝君化書〉》中,考察了文昌帝君歷經九十七化的各種神話。(“ God’s Own Tale The Book of Transformations of Wenchang, thedivine Lord of Zitong”by Terry F. Kleeman, state Univ. of New York Press,1994.)

50 《道藏》第3冊第292頁、293頁。

51 《道藏》第3冊第289頁。

52 《道藏》第1冊第818頁。

53 《尚書正義》卷十二,[清]阮元校刻:《十三經註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上冊第187頁。

日本學者酒井忠夫《中國善書研究》,認爲《文昌帝君陰騭文》是中國善書的經典性著作。[日]酒井忠夫:《中國善書研究》,國書刊行會,1972年。

54 《雪坡集》卷三三,《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4冊第218頁。

55 《道藏》第3冊第290頁。

56 《青山集》卷四,《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5冊第55-56頁。

57 [清]姚元之撰:《竹葉亭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73頁。

58 [清]勵宗萬撰:《京城古迹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8頁。

59 [明]徐道撰:《神仙全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2年,中冊第535頁。

60 [清]富察敦崇撰:《燕京歲時記》,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58頁。

61 《聊齋志異》,第1冊第327頁。

62 [漢]司馬遷撰:《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第4冊第1293頁。

63 《曹子建集》卷六,《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63冊第288頁。

64 《道藏》第18冊第211頁。

明倪嶽《青溪漫稿》卷十一“梓潼帝君”條說:“至於文昌三星,殊與梓潼無干,今乃合而爲一,誠出傅會。”(《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51冊第122頁。)此說反映一般歷史論者的觀點,確乎是道家的有意傅會。

65 《鶴山集》卷九九,《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3冊第452-453頁。

66 《字溪集》卷十一,《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3冊第423頁。

67 《清容居士集》卷四四,《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03冊第587頁。

68 [宋]□□撰:《西湖老人繁盛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史部第247冊第648頁。

69 [宋]吳自牧著:《夢粱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81頁。

70 《筆記小說大觀》,臺北:臺北新興書局,1985年,第1編第9冊第5603頁。

71 [清]潘榮陛撰:《帝京歲時紀勝》,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4頁。

72辛德勇:《惜字律二種》,《中國典籍與文化》2000年第4期。

73 [清]陸以湉撰:《冷廬雜識》,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120頁。

74李鋼:《對取材〈文昌帝君陰騭文〉的楊柳青年畫點滴認識》,《中國道教》1999年第5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