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吹釉工艺是否始自康熙(1)
听某位“陶瓷专家”在电视里讲述元青花瓷时,提出一个新说法,“专家”说瓷器施釉中使用吹釉工艺最早从清代康熙时
开始;真是令人震惊,多年来真的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因为吹釉工艺并不复杂,它是利用“虹吸”原理,吹釉工具是用两根半尺左右长的细竹管依靠竹片或铁片固定,形成一个直角,一根竹管插入容器中的釉中,一根竹管含在吹釉人的口中,人吹气釉从容器中顺着竹管输送到立管的口部,并随着人不停的吹气将釉呈雾状均匀的喷洒在坯上。
这种吹釉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最常见是熨烫衣服时需要喷水,早年间都是用这种工具,最早在什么年代开始使用这种喷雾工具没有历史记载,但从古代科技发展情况推测,这种喷雾工具汉唐时就应该已经出现了,熨斗在那时已经出现,应该有与之配套的喷水工具。
那么为什么会有“吹釉工艺始于康熙”的说法呢?经过查找资料发现原来是唐英编写的【陶冶图编次】蘸釉吹釉一文中提出的,文中说“上釉之法,古制将琢器之方长棱角者用毛笔拓釉,弊每失之不均,至大小园器及浑圆琢之琢器具在缸内蘸釉,其弊又失于体重多破坏,全器倍为难得。今园器小者,仍于缸中蘸釉,其琢器与园器大件俱用吹釉法,以径寸竹筒截长七寸,头蒙细纱蘸釉以吹,------”此后【陶说】、【景德镇陶录】、【景德镇陶业记事】等书都是一字不差照抄唐英此段文字,现代“专家”囫囵吞枣,将“今”一字错误理解为唐英所在时代,因此有了“吹釉法始于康熙”的说法。(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